秦王政二十六年,始皇帝泰山封禪,稱帝,建立秦朝,改元大一統。
大一統元年,史稱秦歷元年。
大一統二年,蒙恬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其后,大秦與匈奴開啟了長達兩年的拉扯,牽連進了東胡、月氏、西羌等部族。
大一統三年,始皇帝開始第二次巡游,巡視北境。
大一統四年,年末王駕歸京,匈奴、東胡并入秦土。
大一統五年,月氏局勢動蕩。
大一統八年,月氏統一青海高原,大秦出兵月氏,月氏臣服。
大一統九年,海船抵達扶桑,置郡。同年,太孫橋松舉行冠禮。
大一統十年,始皇帝開啟第三次巡游,南下自巴蜀入西南,橫穿百越。
大一統十一年,李斯致仕、蒙毅接替相位。同年,海軍發現琉球島與海南島。
大一統十二年,年初老將王翦逝世。
大一統十四年,第四次巡游塞外草原,耗時兩年。
大一統十六年,箕子侯國臣服,秦軍自東北而出,探索東境。馮去疾致仕,治粟內史蕭何接替相位。
大一統十九年,第五次巡游青海高原,耗時一年歸京。
大一統二十二年,東徙軍回秦,帶回新大陸與新良種。蒙毅致仕,御使大夫呂雉繼任相位。
大一統二十三年,西羌各部落臣服,西域互相兼并,只剩為大秦掌控的五個國家。
至此,后世的華夏版圖四舍五入已經盡數歸秦朝掌控。還額外搭了扶桑、朝鮮和越南進來,哪怕部分區域只是收為附屬。
大一統二十五年,第六次巡游九州全境原七國區域。
史學界懷疑本次巡游并無震懾目的,純為始皇帝攜太子同游證據是本次出行長達三年,乃耗時最長的一次,去的還都是早就安分下來的領地。
大一統三十一年,第七次巡游西羌。
據傳本次巡游太子扶蘇因高原反應嚴重停留日光城,始皇帝獨自游覽高原。
大一統三十三年,始皇帝七十大壽。
距離從西藏高原回咸陽已經過去一年了,但是扶蘇仍然覺得自己很傷。
他半死不活地半倚在軟榻上,堅定地認為自己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家不適合去那么危險的地方。要不是見父親對沒去過的地方十分好奇,他是堅決不可能舍命陪君子的。
四十出頭的太孫橋松認為他爹在炫耀。
橋松陰陽怪氣
“父親既然去了也是待在一個地方不動彈,還不如不去,換旁的身體康健的人隨行伴駕。”
這些年橋松也不是一直待在咸陽不動彈的。
始皇帝巡游過一個地方之后,后續就不再過去了。除卻第六次全境旅游那回故地重游了一趟,后頭去的都是沒走過的地。
但是有些地方還是需要大秦掌權者偶爾去一趟震懾一番的。
比如東北那一塊
,韓信將軍撤走后,箕子侯國老實了幾年。眼看韓信確實不會回來了,又抖了起來。
橋松便帶著蒙英和蒙安堂兄弟兩人代替祖父和父親去了一趟,當時扶蘇說的是這種小角色不需要你祖父親自出馬。
果不其然,太孫過去之后箕子侯國就老實了下來。不過橋松懷疑箕子侯國真正忌憚的是韓信的副將蒙英,而不是他這個太孫。
不重要了,反正在那之后不久,箕子侯國就成了大秦附屬國。
箕子侯國的事情狠狠震懾了一番周圍的部族,它只是鬧騰了一回,結果太孫去了一趟就被收為了附屬國。
大家也不管這里頭有沒有別的邏輯,光看著表象也覺得怪嚇人的。所以后來西羌和西域也都跟著老實不少,為七年后這兩地的平定打下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