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個問題,橋松的長子曾經跑去問過祖父。聽完之后他再次感受到了祖父的智慧,深深嘆服。
這會兒聽父親舊事重提,他就忍不住了。
長子努力糾正他爹的想法
“父親,生僻字可以便于臣民避諱。”
古代有避諱的說法,最常見的是科舉時考生要注意不能在行文里出現諸如歷代皇帝的名字、自家長輩的名字。
最嚴格的時候,哪怕是出現了名字中的一個字都不成。而且和二字名讀音相同的詞語也很危險,有可能被揪出來扣分。
大秦倒是沒這么喪心病狂。
主要始皇帝的名為“政”,這個字在公文里實在太過常見了,很難避諱開來,所以始皇就干脆下令無需避諱。
后來太子的名“扶蘇”,太孫的名“橋松”,也全都是常用字。另外他們兩人的表字也都是常用字,避起來過于麻煩。
所以底下的臣民一般會有意識地不直接用完整的詞語,提到桑樹或者松樹時以“扶胥”和“喬松”代替。其中扶胥本就是扶蘇的另一個寫法,橋和喬在這里同含義。
至于二人的表字,實則壓根沒有傳揚出去。知道的人極少,也就自然不必避諱了。
扶蘇想著如今大家不搞那種避諱,是因為始皇帝帶頭表示不必折騰。
可等到日后,或許會有哪個很在意這一點的皇帝重新下令避諱。甚至再夸張一點,還可能讓人把之前的皇室成員名字一起給避了。
于是他未
雨綢繆,認為起名的時候就可以搞點生僻字出來。這樣即便大家要避諱,也不影響日常行文。
正史上明朝的老朱家給孩子起一堆生僻字當名字,除了是為了用偏旁部首暗合陰陽五行外,也客觀緩解了避諱上的困難。
橋松的長子對祖父的說辭非常推崇。
他崇拜地表示
“祖父真是深謀遠慮”
橋松我看他是在給自己的偷懶找借口。
今日又是沒有把長子的觀念扭回來的一天呢,這群被太子虛假表象蒙蔽了雙眼的愚昧之人
橋松不爽地走了。
隔了些許日子,便到了壽宴的當天。
宮中先是舉辦了群臣慶賀的大典,之后又是家宴。家宴上數百個始皇的直系晚輩齊聚一堂,有孫輩的,也有重孫輩的。
數百人還不算人數的巔峰,畢竟有些孫輩才剛到適婚年齡。等大家都發力開始使勁生崽以后,規模只會更加龐大。
始皇看著這群高矮不一的晚輩,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他生三十多個兒女的時候,確實是沒有料到等有了重孫,人數會翻到這么可怕的倍數。
三十多人生出兩百個孫輩時,他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畢竟平均一下每個人也就生了六個左右,對于貴族之家來說這并不算多。
除開女兒們自己沒那么能生、也不想生那么多之外,兒子多納幾個妾,生出十幾個崽子簡直輕輕松松。
然后等兩百個孫子孫女成婚后
始皇深吸一口氣
“太子。”
扶蘇看向父親
“怎么了”
始皇問道
“他們生這么多,養得起嗎”
哪怕是他親生的兒女孫輩,他也沒給他們分太多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