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利潤太大,誰也沒法不動心。即便西秦獅子大開口,劉宋在糾結之后還是答應了下來。
這個操作哪怕后來女帝駕崩了,她的繼承者們也沒想著改。
安葬女帝之后沒多久被打退去了西域,接著和關中勢力談條件。同樣是商業來往要抽成,然后得幫她家看皇陵,這次還多了個女帝的陵寢要看。
381樓「難怪秦朝皇室的陵墓保存得都挺好,至少沒有經歷過大型團體的挖掘。小股盜墓賊這個沒辦法禁止,不過盜墓賊的破壞力也有限。」
樓中樓「后來不是國運論特別流行嗎,各地就在傳那些皇陵也受國運庇佑。大一統王朝都說自己是嬴秦后人不會跑去動皇陵,還會主動幫忙維護,哪怕沒有西秦和人談條件也不怕。」
樓中樓「可是朝代更迭的過程中,不是有動亂時期嗎為什么動亂時期也沒人挖墳」
樓中樓「因為自從秦唐之后,每個起義軍都說自己是嬴秦后人吧。別管他們是不是攀親戚的,既然說了就得幫著守護皇陵,不然傻子都知道他們是假的血脈傳人。」
樓中樓「國運論真的太強了,提出這個的始皇和太子yyds」
樓主
大家發現問題沒有西秦一直在霸占著絲綢之路要道瘋狂要提成啊。
被吸血的西方不好說,被吸血的關中肯定不能坐以待斃。沒功夫或者沒能力收拾西秦,那還能怎么辦呢,只能從別人那里找補回來。
所以大家不約而同選擇了互坑,把自己的損失轉移到別人頭上。
關中的勢力選擇轉移到西方和中原,中原的選擇繼續往東轉移到東垂的商人身上。就這樣,最后西方和東垂成為最大輸家,不斷往九州輸血,但是全便宜了西秦。
等西秦跑去西邊發展的時候,面對的就是元氣大傷的西方。
西方貴族為了買高價商品瘋狂壓榨底層老百姓。西秦帶著大筆財產過來,再宣揚一番仁政,瞬間贏得了眾人的支持。
那個時候因為幾脈宗室分家各去一個地方,財產也分過。每脈只拿了一小部分,就這,也夠他們在西方吃香喝辣了。
然后就是東垂,這波老劉家躺贏。
本來他們在東垂搞吞并還不是特別順利,有些部落勢力之前在龍秦時期就和秦朝通商了,發展神速,沒那么好哄。
老劉家學著西秦把控了東垂商路的要道,加大力道弄商戰。最后把那些勢力搞破產了,成功收編。
464樓「樓主說了這么多,說的全是皇宮里的寶物。那公文呢公文不會也被陪葬了吧」
樓主
別急,這就說到公文了。
公文這個還真不是全部都陪葬到皇陵里了,雖然確實陪葬了一部分。
女帝只把一些比較古早的公文塞進了皇陵里,說是放外頭時間長了不好保存。不是蟲蛀就是損毀,太可惜了。
其實大秦一直有陪葬公文的傳統,始皇在位時期的奏折之類的就全部陪葬到叢葬坑里去了。據說有個專門的藏書坑就是放這些的,規模極其龐大。
之前專家不是在挖這個藏書坑嗎說是研發出了最新技術,可以盡量做到完美保存這些兩千年前的紙質書冊。
以前好多遺失的記載,估計能從這里頭補全。
其他皇帝都有樣學樣,重要的文獻在地上留幾份備案,剩下的都陪葬到陵墓中了。
女帝挑了一些要緊的塞進去,剩下的其實沒塞墓里,主要放不下。
那么她到底塞哪兒了呢
這個問題劉宋等一眾割據勢力花了兩百多年都沒能找到答案,秦唐的君臣一時間也很頭痛。
在君臣決定要不干脆不找了的時候,關中發生了地震,震塌了一座宮殿。宮殿下方居然有地窖,好多文獻就藏在里頭。
577樓「地震你們怎么老是找不到急死我了急死我了,算了我幫你們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