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匈和秦胡之所以支持他,就是因為這個。現在冒出個更真的冒牌貨,這兩家立刻就動搖了,在猶豫要不要倒戈支持武曌。
雖然秦唐太祖很好,但他們也很敬佩始皇帝,兩頭都有點割舍不下。
武曌要的就是群臣拿她沒轍,以及北境的猶豫不決。這樣就給了她足夠的時間謀劃一切,最后成功篡位。
由于武曌心里很清楚那群臣子肯定想著恢復秦唐的國號,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也不自己改個新國號了。
改什么改直接用大秦不好嗎
武曌我可是秦二十世的后人,我大秦就沒有什么秦和秦唐的分別
武曌踩著秦唐給自己刷名聲,一下子拿捏住了北境兩家。兩家覺得有道理啊,真認為自己是始皇血脈的話,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加個“唐”字
兩家扭頭就吹捧改名秦曌的武曌是秦二十一世了,支持她上位。
秦唐臣子也無可奈何,扯別人家大旗的時候不可能光有好處沒有壞處,現在該他們有口難言的時候到了。
后來武曌把皇位傳給了女兒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從小聽著各種女帝女將女相的故事長大,又見識過女人登基也沒受什么阻力的現狀,自然不像正史上那樣只想著當個小公主。
就是她對父親還是很有感情的,猶豫過要不要恢復秦唐的國號。奈何北境兩家不同意,最后也沒能恢復成功。
只是史學界依然不認為武曌是真正的始皇帝血脈,所以將這個再造的“大秦”也歸入了秦唐之中。
部分武皇粉不認可這個劃分結果,她們選擇將從武曌起至最后滅亡的這段時期稱之為“秦武”朝。
武曌在位的時候,發生過一件事。
當時西秦已經撤出西域了,各自分了一塊地出去開疆拓土創立基業,舜華那一脈去了秦北洲。因為當時他們是大宗,所以祖宗畫像一類的東西是被他們帶去了北洲。
那個時候的北洲即俄羅斯地區還沒有形成大型王朝,就是一些公國和王國零散分布。
舜華一脈想一統北洲,為此南征北戰忙得不可開交。有些帶來的東西就不好保存,擔憂會在戰爭中遺失。
武曌在當太后的時候悄悄聯絡上了舜華一脈,以“國號恢復大秦”為籌碼,換取舜華一脈的支持。
于是就有了她那個能夠以假亂真的族譜。
作為合作者,在舜華一脈不方便保存祖宗遺物的情況下,武曌也很積極主動地幫忙出力。
東西最后被運回了關中,畫像自然也重新被掛回太廟里頭去了。正好,這東西還能作為武曌確實是始皇后人的佐證,不然她怎么會有西秦皇族的遺物呢
由于兩邊的來往是秘密進行的,史書上自然不能寫秦二十一世從西秦人手里弄回了先祖畫像。
所以史冊記載的是武曌作為西秦女帝的后人,將先祖遺物放回了玄宸宮中。
后世史學界不知其中內情,又由于學者們一直認定武曌大概率是冒牌的始皇血脈,連帶著對她搞回來的遺物也持懷疑態度。
一部分學者猜測那些畫像是武曌命人仿制的,她
既然能仿出幾乎沒有漏洞的族譜,自然也能仿制出別的東西。
總之這些有幸保存到現代的畫像,目前大家還無法徹底斷定真假。
畢竟誰也沒見過扶蘇真跡,而畫像上連一貫會有的留白和題字都沒有扶蘇覺得祖宗的畫像沒有題字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