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哥這是什么太子的果子露,嘗一口。是什么太子的果子露,再嘗一口。是什么太子的果子露,最后嘗一口。喝完了。
太子回神我果子露呢可能是算賬的時候順手喝掉了吧,算了不重要。」
「啊啊啊我需要一個太太快點給我畫我要看漫畫」
「我去我去我去」
「樓上怎么了又發生啥了」
「沒有人去看起居錄嗎始皇帝一朝的起居錄放出來了啊」
「啥時候的事情」
「就和史菅那兩本一起放出來的,你們沒發現嗎」
「我靠,我光顧著史官了,還真沒發現這個」
「等等,我好像看過了。大家好我是個傻子,我剛剛給你們分享的幾個故事原來不是隨筆里的,是起居錄里的。」
「噗這都能搞混」
「搞混很正常啦,全是史菅寫的,措辭都一個風格。而且都是古代的文字作品,你知道的,文言文。如果都在記錄八卦的話,這誰能分清哪個是起居錄里的,哪個是隨筆里的」
「而且重點是,秦朝初期因為紙張的發明,大家從被迫言簡意賅里解放了出來。研究過戰國末年的竹簡和秦初的紙質文章就會發現,簡直就是社恐變話癆。」
「是的,秦初的作品都寫的挺詳細的,很少有需要人猜是什么意思的時候。只要字都認識,好些話就跟口語聊天差不多,就算文縐縐的部分結合上下文也理解。」
「別太妖魔化先秦時期的文言文了,你看看孟子里的幾個名篇,其實和口語的差別也就是更正式一些,很多話都非常簡單易懂的。」
「我也感覺,有些后頭的朝代反而寫文章特別生澀難懂。后來我去琢磨了一下,發現是辭藻越來越華麗了,還有就是好多人喜歡自創一些詞語。」
「先秦也就是生僻字讓人難懂,后頭那是說話方式讓人難懂。」
「也不一定,先秦有些古籍太簡略了,普通人還是很難看懂的。但看看能看懂的那部分,應該可以猜到古人說話也不是時時刻刻之乎者也。」
「怎么聊起書面文字和口語的演變了沒有關心起居錄嗎」
「我關心我關心,我說之前的故事怎么都是太子的,明明我去翻史菅隨筆的時候就沒看到幾篇寫太子的故事,我還以為是開的網站有問題。」
「太子的故事在起居錄里都記過了,史官肯定不會再記一次。除非起居錄里有些細節他不方便記錄,或者他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比如太子把手燙了那章,史菅就在隨筆里吐槽太子最多三歲。」
「那確實是起居錄里沒法寫的,總不能記完這件事之后,最后跟一句“臣史菅以為太子最多三歲”吧」
「哈哈哈哈那史菅明天就可以不用來上職了。」
「其實我在史菅傳里看到過和太子有關的補充說明,還蠻多的。所以史官其實是把絕大多數對太子的吐槽都放到自傳里寫了,沒寫在隨筆里。」
「不,史官是把所有都寫到自傳里了。我服了,你們在網站里翻了半天,都沒發現燙手那章應該歸入傳記嗎那根本不是隨筆的內容啊」
「」
一群人紛紛跑去仔細查看。
還真是,那個故事一直被錯誤歸入了隨筆的章節,在如今的隨筆全集里沒有找到。反而是搜索史菅自傳能夠搜到,可見之前是被錯認了。
但是因為大家以前都是在合集里看這個小故事的,腦海里下意識默認這就是八卦隨筆里的篇章,根本沒去求證過。
「史菅的自傳總不能是別人寫的,而自傳里的章節能被錯誤歸納,證明隨筆肯定也是史菅寫的了。」
「你們都在關心史菅,只有我關心起居錄,看這里。我在起居錄里發現了寶藏,里頭居然夾了一張棋局。」
「什么棋局」
「就是始皇和扶蘇對弈的棋局,史菅詳細記錄了兩人的落子順序,最后畫了一張終局的圖片。」
因為是夾在一堆文字記錄里少見的圖片,那人翻找時就一下子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