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以為盧生和六國余孽有勾結呢,畢竟他這個修煉方法怎么看怎么像是在幫反賊創造機會,霍亂大秦朝綱。」
三號發言人
盧生應該就是靠著出海帶回了讖言才獲得陛下的倚重,可能還說自己取得圖書的時候學會了煉制不死藥的方法,始皇于是深信不疑。
之后盧生逃跑是因為始皇要的不死藥他拿不出來,他能拿出來的復合藥沒有經過試藥,違背了大秦律令,唯恐受到懲處。
說到這里,該不會始皇帝沒吃過丹藥吧盧生煉丹一直沒什么成果啊
公屏
「這個不好說,有可能之前他練過一些非復合類的普通丹藥,只是效果不佳,始皇覺得這不是不死藥。」
「對,也有可能他直接就說這藥是輔助修煉的,始皇不是在修煉嗎主要野史都流傳他吃過丹藥,具體吃沒吃真說不準。」
「盧生為什么不把復合藥呈上去,然后讓始皇找人試藥呢這樣不就可以避開違反秦律的懲罰了,也沒必要逃跑了」
「你忘了,他是個騙子啊他根本練不出來不死藥,就算找人試藥也是要露餡的,那還不趕緊跑」
「也是,剛剛一時沒轉過彎來。」
三號發言人
古代史書記載得太簡略了,我們只能自己腦補過程。史官為什么不能事無巨細都寫上,還要后人自己去理順邏輯
公屏
「很簡單,因為有些事情不方便記錄。寫簡略點,就可以隱瞞內情了,人家皇帝不一定愿意后人知道全部內幕。」
「還有就是文字載體的緣故,竹簡寫不了太多字。」
「后頭發明了紙張也這樣。」
「省點紙吧,不然光一個皇帝在位時候的歷史就厚厚一大堆,根本
翻不過來。」
三號發言人吐槽完畢,沒什么想說的了,就讓位給了四號。
四號發言人
最后一件始皇帝一朝比較有名的事件應該就是徐福最后一次出海了吧秦始皇三十七年,在盧生事件的兩年后。
徐福找了個借口說海上有大鮫阻攔,必須射殺大鮫才能出行。始皇果然射了鮫,然后徐福就帶著錢跑沒影了。
這里史官的記錄也很有意思,他寫道徐福請帝射鮫,后出海。帝病,遣蒙毅祀山川,至沙丘駕崩。經年,未見徐福歸來。
這是一個很完整的過程,但是也省略了很多細節。明明寫在同一條記載里,甚至直接插入了徐福的前后兩項記載中,可之前所有人都覺得始皇生病是一個偶發事件。
但仔細琢磨的話,有可能這里頭存在因果關系。忽略掉其他的干擾因素,“帝射鮫,病,至沙丘駕崩”為什么不能是個完整的邏輯鏈呢
公屏
「因為射鮫而生病嗎有可能唉畢竟那個時候陛下身體已經挺不好的了,一大把年紀跑去射鮫,透支身體說得通。」
「史官的記載看似只是流水賬地把前前后后發生的事情一起寫了下來,但你還真別說,別人不一定是在記流水賬,有可能是省略了內在聯系。」
「這樣的話,徐福是不是故意的啊故意讓始皇去射鮫,想害他。」
「徐福又不是反賊,害始皇干嘛」
「始皇年年盯著他出海,他一直沒有收獲,始皇遲早會收拾他的。他怕死,就想先把始皇搞死」
「別太離譜他又不能預知始皇會因此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