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政覺得有些好笑。
約莫是阿蘇幼年時,他為了養孩子被磨平了脾氣,所以秦政自己是沒那么倔的。帶過孩子的才知道,小孩有多磨人,但凡脾氣差點都受不了。
可惜原主好像沒遭過這種罪,不知道和孩子相處不能太硬頂著。有的小孩就是吃軟不吃硬,尤其是扶蘇這種完美繼承父親固執屬性的孩子。
始皇帝自己都是這個脾氣,臣子勸他得用諫逐客書那樣的委婉措辭,再搭配言之有理的分析。
而那些梗著脖子勸諫的,譬如勸秦王政把太后接回咸陽的人,就都掛城頭去了。
扶蘇顯然也是一樣的。
你要和他耐心講道理,他才能明白你的用心良苦。可惜原主顯然沒那個耐心,只會嚴辭訓斥或者干脆把人丟去閉門思過,眼不見為凈。
原主甚至都懶得和兒子剖析自己的顧慮,扶蘇完全不知道他爹到底在固執什么。
秦政沒
有像原主一樣斥責孩子,而是伸出手,放在了長公子面前的桌案上。
他說“你仔細看。”
長公子不明所以,不知父親要他看什么。
秦政淡然地說道
“朕已經老了。”
原主如今這副衰老的模樣,和他前世差不多。前世的他操勞過度,又不重保養,大一統之初就感覺到了精力的消退。
長公子沒想到父親要說的是這個。
他一愣,仔細去看父親已經長出皺紋的手背。這不是年輕人的手,可以明顯看得出來手的主人已經邁入老年。
可是、可是父親他才四十多歲
長公子心里很難過,但他到底不是太子那種哭包。所以他只是沉默地伸手緊握父親的大掌,不知該如何應答。
秦政沒有和他說原主不相信他能將自己的改革推行下去。
而是換了個說辭
“扶蘇,改革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
長公子不明所以。
他當然知道這件事很難,推行的阻力重重。可他不怕這個,再難他也會為了大秦堅持下去。
然而秦政說的卻是
“改革者會遭到世人的咒罵,因為朕的改革影響到了天下所有人的利益。”
全方位的大一統,不僅會得罪貴族,還會給庶民增加負擔。
本來大家各說各的方言、各用各的度量衡,你強行要求他們改掉不說,那些官吏還能仗著你不懂故意克扣你,讓你多交稅。
所以庶民也恨,恨推行改革的君王。
秦政告訴兒子
“這些罵名,朕不想讓你和你的兒孫來承擔。”
長公子大受震動,他此前從未聽父親提起過這些。他難以置信地看著父親,腦子里一片空白。
父親這是什么意思原來父親是為了他好才強撐著要把一切都做完的嗎那他之前頻繁頂撞父親,辜負了父親一番好意,豈非不孝
又聽秦政補充道
“當然,朕這么做并非完全為了你。大秦只需要有一個受萬民痛恨的皇帝就夠了,若是代下來全遭人記恨,大秦危矣。”
“朕將一切做好,等你登基,你便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休養生息、收攏民心,這些都將是你的責任。”
長公子終于忍不住了,眼淚落了下來
“父親”
雖然父親口口聲聲都在說他是為了大秦,但長公子又不是傻子,如何能看不出來這里頭藏著的父愛
父親把艱難的、會擔罵名的事情自己全做了,將輕松簡單的、會被后世人千古傳頌的事情留給了他這個兒子。
世人只記得變法者嚴苛,仁愛者為民。但是沒有變法者把局面變得更好,仁愛者哪里來的舞臺施展
亂世中的仁愛不過是無根之浮萍,曇花乍現,根本無濟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