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也說過他總是氣自己,若當真氣人的話,哪里還笑得出來
秦政便問他
“你也成家了,定然已經有了孩子。孩子小時候不懂事,難道沒有氣過你如今想起這些事時,你生氣嗎”
長公子搖頭
“小孩子胡鬧而已,我身為大人怎好和他計較”
秦政點頭
“正是這個道理,太子也是這樣的。”
長公子
不對吧你家太子不是都加冠成年了嗎怎么還和不懂事的小孩子對標
秦政卻沒有了細細解釋的想法。
光聽他說,旁人只會覺得阿蘇成年了還不著調。他的孩子如何,他自己高興就好,不必別人置喙
。
就是得同情一下另一位始皇帝了。
也不知道阿蘇有沒有收斂些,會不會故意欺負人。
同人
扶蘇發誓他才不會欺負父親。
但是始皇帝陛下看他不著調就難受,聽他說話就覺得他是故意氣自己。兩人之間的代溝比海還要深,到最后嬴政已經放棄了。
他為什么要給自己找麻煩,去幫別人教兒子呢就像扶蘇自己說的,他爹還能活二三十年,以后直接傳位給孫子也挺好的。
就算不傳給孫子,其實扶蘇這樣也不是治理不好大秦。他上輩子既然能把大秦治理好,就說明這樣的行為沒什么影響,放任也無妨。
是的,嬴政的底線已經降到“只要大秦能好好延續下去朕就不管了”的地步。
嬴政在扶蘇這里學到的第一個道理,就是當爹的最好不要掌控欲太強。非要強行把兒子掰“正”,受傷的只會是自己。
這個道理在他的長子身上也適用。
原先嬴政考慮過要不要將長子送去邊郡歷練一下,打一打匈奴。好好看看大秦是靠什么起家的,怎么能為了仁政丟了血性。
順便磨礪一下他的脾氣,讓他別那么固執了,跟蒙恬學學為人處世。
現在,嬴政覺得搞不好他兒子去了邊郡也不會改。
身邊有個怎么都說不通的扶蘇做例子,很難讓他不聯想到自家長子。萬一自家那個骨子里也是這樣的,丟過去不僅改不了,甚至變本加厲地覺得邊疆庶民日子過得苦,政策還得更仁和一點呢
嬴政想想那個可能性就覺得窒息。
還不如把人留在自己身邊親自盯著呢
扶蘇一連在朝堂上折騰了好些天,臣子沒少欺負,政事倒也不耽擱。嬴政則在努力梳理大秦局勢,了解大一統政策徹底施行到位后的各方細節。
半個月滿的時候,嬴政突然發現臣子們好像都挺接受良好的。
別看他們一個個整天哭訴太子不做人,該干的活也沒因為這個就干不下去。全是嘴上干嚎,實際上半個人都沒受影響,仿佛是在假哭。
嬴政
扶蘇幸災樂禍
“我說的吧,臣子們的適應能力都是很強的。他們就是仗著父親寵臣子,忍不住多嗷幾嗓子罷了。”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全大秦的臣子都懂這個道理。面對大家長一樣的陛下,誰能忍得住不裝個可憐賣個慘呢。
太子這么干,就能得到陛下的呵護。他們學太子這么干,陛下也會說兩句好聽的哄哄他們。
總結,陛下特別吃軟的
就是不知道為什么,陛下最近好像不如以往那么溫和耐心了。上回王綰去哭訴就沒得到安慰,陛下甚至都不愿意敷衍王綰一句、承諾會管教太子。
以前遇到這樣的事情,陛下都會說“此事確實是太子不對,朕回頭就說他,他年紀還小,愛卿不要與他計較”。
然后說歸說,下次太子還敢。
他們懷疑陛下壓根沒去教育太子,或者隨便教育了兩句,見太子不聽就作罷了。
群臣我錯了,我不該貪心的。
當初,他們沒有珍惜這樣的陛下,反而暗地里嘀咕陛下是熊爹寵出了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