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寧元年對蕭景曜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在這一年他完成了從爬行動物到直立行走的轉變,還展現了一把自己過目不忘的天賦,現在蕭家人全拿他當神童,對他抱以厚望,真可謂是全家的希望。
蕭元青這個容易嘚瑟的性子也藏不住事,他那一圈好友都知道了蕭景曜有過目不忘的本事,紛紛跑來看稀奇。
學渣們對神童這種物種既好奇又敬畏,南川縣都多少年沒出過神童了,沒想到讓他們見著了一個。
尤其是,這個神童竟然還是他們這幫學渣中的一個生的。
這就更令他們震撼了。好幾個人心里忍不住產生了一點不合實際的幻想,覺得都是一起玩耍的好伙伴,腦子都差不多,蕭元青能生個神童兒子或許他們也可以
萌娃有時候還真是催生利器,這不,除了鐵了心不成親的余子升之外,其余幾人心里都癢癢的,沒孩子的尋思著讓家人幫忙相看個好姑娘,看自己能不能生個像蕭景曜這樣聰明的兒子。有孩子的也暗自琢磨,不如再生一個,萬一祖墳冒青煙真的撞大運了呢
看看蕭家,接連出了三代敗家子都能出個神童,說不準這世上還真就有祖宗顯靈這回事。
蕭景曜從蕭元青那兒得知了那一眾紈绔的想法后,臉上頓時浮現出迷之微笑。這種事情是他們想就能實現的嗎天真
很快又到了臘月。
蕭景曜穿著厚厚的狐皮裘衣,帶著暖和的虎頭帽,腳下踩著新做好的虎頭小皮靴,手里還抱著個小暖爐,整個人被裹成一個球,被師曼娘抱著去正房給蕭子敬和齊氏請安。
蕭家本來不講究這套,但師曼娘是秀才之女,從小就被灌輸了一腦袋的賢良淑德和孝順之道,嫁進蕭家后,除了坐月子那段時間,其他日子,師曼娘都堅持每天來給長輩問安。
好在蕭家這間宅院也不算大,蕭家人本來就在正房用膳,齊氏和蕭子敬也想見孫子,所以也沒怎么攔著師曼娘,但齊氏可不是那等給兒媳婦立規矩的惡婆婆,師曼娘來得早,齊氏便親親熱熱地同她說話,婆媳倆聊一聊蕭景曜的趣事兒,再聊聊時興的衣裳款式,首飾,妝容,感情好得不得了。
人的感情都是處出來的,蕭景曜也喜歡來正房陪蕭子敬和齊氏。
不過今年和去年可不一樣,去年這時候蕭景曜還躺在襁褓里,被裹成一個大紅包,抗議都抗議不了。因為天冷,蕭景曜整個年都是在襁褓里度過的,根本就沒出過門。
今年,蕭子敬和齊氏有別的打算。
雖然說蕭子敬人丁稀少,族里和他們血緣最近的都隔了三代人,又不怎么來往,實在算不得親密。但蕭景曜畢竟姓蕭,一直不回族里也不是個事兒,好歹總要上個族譜哇。
正好現在蕭景曜會走會跑身體倍兒棒,也不怕把他帶出門后讓他受寒生病。所以蕭子敬和齊氏決定,今年過年,還是要回族里看看。
蕭景曜對此沒什么意見,他早就奇怪了,蕭家好像都沒什么親近的親戚。先前他的百日宴,族里也就是族長的一個兒子帶了幾個后生過來道喜,齊氏和師曼娘那邊的親戚都沒露過面。
這種情況,對于習慣了大家族生活的封建社會來說,是不太符合情理的。
現在蕭景曜才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不是齊氏和師曼娘的娘家不肯來人,實在是沒辦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