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瑾見獵心喜,隨口考校了蕭景曜幾句后,更是扼腕嘆息,“你怎么就沒生在京城呢這樣我必定收你為弟子,悉心教導。以你之天姿,必定能蟾宮折桂”
蕭景曜反問公孫瑾,“便是我沒生在京城,大人就覺得我不能蟾宮折桂了嗎”
公孫瑾一愣,萬萬沒想到蕭景曜竟然能說出這般傲氣的話。換做旁人,公孫瑾必然要給對方一個白眼,讓他回家好好照照鏡子,天下英才何其多,你憑什么能這么自信
但說這話的人是蕭景曜公孫瑾怔愣之后便是一陣大笑,“是極是極,這才是天才應有的傲氣”
嚴知府也對蕭景曜青眼有加,他喜歡有真才實學的人。如蕭景曜這等人才,也就是年紀小了點。憑蕭景曜在懲治賈縣令一事上的手段和辦法,蕭景曜已經具備了當官判案的能力,嚴知府欣賞這樣有真才實干的后生。
想到蕭景曜方才說他明年要下場參加科考,嚴知府心下微動,笑著對蕭景曜說道“若是你能順利通過縣試,那你明年這個時候,還會來府城見我。”
府試由學政主持,當地知府也不能閑著,要擔任副考官。蕭景曜明年真的通過了縣試,確實會再次同嚴知府見面。
公孫瑾也來了興致,飛快地算了算,“明年過了縣試和府試,后面就能去考院試。
院試通過,
你就有了秀才功名,
二年之后再參加鄉試。若是一路坦途,順利考上了舉人,那么你就要進京趕考,參加次年在京城舉行的會試。到時候你我就能在京城相聚。”
公孫瑾算著算著就高興起來,“總共也就六年的時間,也不算長。我倒是十分期待,你長成之后的樣子。”
嚴知府忍不住偏頭看了公孫瑾一眼,說起來倒是容易,輕飄飄的一句六年。實際上不知道多少人單單考縣試就不止考了六年。年年落榜年年考,關關難過關關過。整個大齊都沒有出過科考如此順利的進士。
就是嚴知府和公孫瑾二人,已經算得上是少年得意了。也都在鄉試上折了一次,考了兩次才考上舉人。就這,都已經讓諸多學子羨慕不已了。
蕭景曜要是能一路坦途,一點磕磕絆絆都沒有,直接見過六關踏進金鑾殿,那真的要創造大齊最快考中進士的歷史。并且后面也沒人能超越他,頂天也就與他持平。
公孫瑾當然也知道連過六關的難度,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更相信自己的直覺。面前這個猶帶稚氣俊俏孩子,未來必將給整個大齊一個驚喜。
出于對自己直覺的自信,也是對蕭景曜的看好,公孫瑾離開時,特地問了蕭景曜的住處,傍晚時分,便有小廝恭敬前來拜訪,遞上一份包裹給蕭景曜,恭敬道“這是我家大人贈與小公子的。大人說,科考不易,望小公子勤勉治學,如他期待的那般連過六關,進京同他會面。平日里若是有不懂之處,可以寫信詢問,大人定然會耐心回信為小公子解惑。”
蕭元青震驚得張大嘴,喜笑顏開,“這可真是祖宗保佑,曜兒竟然得了公孫大人的青眼。那可是國子監祭酒啊,了不得的大人物”
劉慎行同樣喜不自勝,兩家乃通家之好,蕭景曜就如同他自己的子侄一般。如今蕭景曜得了新的機遇,他這個當伯伯的能不高興嗎
蕭景曜也很意外,伸手接過對方遞過來的包裹,摸出里面是一些書籍。蕭景曜立即猜到公孫瑾送他的到底是什么東西。國子監祭酒給的四書注解,對讀書人來說,堪稱是價值千金。
蕭景曜心下感動,認真說道“請小哥替我轉達對大人的謝意。他日僥幸得中舉人,進京后,蕭景曜定然去大人府上拜訪,拜謝大人的指點之恩。”
“小公子客氣了,我們大人最是惜才。小公子若是能順利進京趕考,已經是對大人最好的謝禮了。”
等到小廝離開,蕭元青興奮地一蹦二尺高,“老天爺,我們這是撞大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