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蕭景曜不想編一輩子書,他骨子里還是有些狂妄和冒險因子在的,想要試試看,自己最終能站到那個品級。
沒辦法,站得不夠高,就要看更多人的臉色。就像之前賈縣令那樣,他人門下的一條狗,都能在蕭景曜面前亂吠。更憋屈的是,蕭景曜還沒辦法當場頂回去,只能回去后再想辦法弄死他。
尹縣令看得很準,蕭景曜確實有些受賈縣令之事的影響。哪怕他當時沒把賈縣令當回事,心里也知道了官與民的地位天差地別,但心里知道和親身經歷還是不一樣的。就算為了不讓野狗在自己面前亂吠,蕭景曜也想站得更高一點。
蕭元青對自己成了送飯小哥一事沒有任何不滿,每天開開心心來衙門給蕭景曜送飯,回去后就跟蕭子敬嘚瑟曜兒好像又肥了一圈,但是你沒見著哈哈哈。
然后又被蕭子敬追著打。
齊氏和師曼娘在一旁拍手叫好,埋怨蕭元青不會說話,曜兒那是胖了嗎入冬了要穿得厚實些,要是只肥了一圈,說不準曜兒實際上還掉了點肉呢齊氏和師曼娘很心疼,繼續琢磨補身子的湯水,鐵了心要在冬季長膘的時候,努力讓蕭景曜圓潤一圈。
入了冬,蕭元青除了送飯食之外,還添了個送炭火的項目。反正就一個原則,絕不能讓蕭景曜餓著冷著,不
然的話,蕭元青自己都要抽自己幾巴掌。
尹縣令和劉師爺定完交稅的章程后,三班六房全都動了起來。稅收可是大事,沒在規定的時間內收齊稅的,官員要被杖責,底下的胥吏肯定也沒有好果子吃。
往年都是底下鄉鎮的里正和有名望的族老們挑個日子,領著族人擔著糧食前來縣衙交稅。
有時候人多,來交稅的百姓們的隊伍,從衙門戶房一直排到城門口。人太多,胥吏們忙不過來,心情自然也不大好,沒少訓斥人。
擱后世,胥吏們這種態度,定然要被人投訴到寫檢討甚至丟工作。而現在,農戶們莫名挨了訓斥,也不敢露出任何不滿,還得低頭哈腰對著胥吏們賠笑臉,希望他們能順順利利地將自己的稅額填好。
尹縣令和劉師爺討論后,給南川縣治下的幾個鎮都去了消息,讓他們按照縣衙給他們的排號,到了那天再帶著人過來。
蕭景曜這才知道,現在的稅,都是交實物。種田的交糧食,織布的交布匹,種果樹和養雞鴨的,便折成銀錢交稅,不過這兩類風險較大,比如養雞鴨,一個瘟病,所有雞鴨全部泡湯,百姓們都不愛養。
除此之外,家家戶戶還要交丁銀,商人要交商稅,現在商稅還比較規范,相比起農民的二十稅一,商人們的商稅達到了十稅一,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有錢的多交稅,沒錢的少交稅。
蕭景曜還驚奇地發現,原來大齊還有房產稅和契稅,官府會印發“戶帖”,百姓的房地田舍都要進行估值納稅,衙役們丈量估值過后,百姓們要從衙役們手中領取“戶帖”,貼在門上,便于稽查。
契稅更是簡單,蕭元青為蕭景曜置辦的那間宅子就交了契稅,稅額較為穩定,大約在百分之四左右。
蕭景曜忍不住感慨,房產土地果然是華夏百姓們的命脈,就算再過上千年,房地產照樣是納稅大頭。
除了實物稅之外,老百姓還有徭役這座大山壓在頭上。官府要建東西,挖水渠等事情,都能調百姓們去服徭役,年年都有。有時候建城墻,有時候筑堤壩,全都是重活,還沒有工錢。
委實辛苦。
要是倒霉碰上了大興土木的昏君,那老百姓的日子就更難過,役夫不知何幾,死在路上的也不計其數。
帝王們喜歡造奇觀,彰顯天子氣魄,卻不知那奇觀之下,盡是累累白骨。
好在如今的正寧帝不是位愛興土木的帝王,百姓們年年服徭役,大多是挖渠造堤之事,有利農桑。一年又一年,農戶們得了便利,不僅沒有怨言,反而對朝廷感恩戴德,言必稱萬歲圣明。
實在是被前朝皇帝的一系列騷操作給搞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