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絕對不會讓寧王在他手里討到一點好處
兄弟太笨,太子心煩,兄弟太精明了,太子也煩。自從弟弟們逐個開府出宮后,太子越來越心累。
挑起太子對寧王不滿的賢妃笑瞇瞇地讓人給平王傳話,讓他暫且繼續蟄伏,先讓太子和寧王斗個兩敗俱傷,他們母子再出來坐收漁翁之利。
儲位之爭,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廝殺。
不過這暫且和蕭景曜沒有任何關系。
以蕭景曜現在的層次,根本接觸不到皇子們,只知道陛下有六位成年皇子,太子居東宮,其他五位成年皇子出宮開府,都挺受陛下寵愛。
至于那些皇子之爭,別說蕭景曜這個連官場菜鳥都算不上的新進貢士,就連許多為官多年的官員
們,
,
沒有哪個父親愿意看到兒子們自相殘殺,連想都拒絕往這方面想。
作為一個慈愛的老父親,正寧帝對于目前的情況頗為滿意。太子精明能干,他不斷強調太子尊貴的地位,給足了太子體面,寧王等人也算是能干,不會對太子生出不臣之心。兄友弟恭,也算是皇室一段佳話。
比先帝逼著他們兄弟自相殘殺好多了
公孫瑾也同蕭景曜提起過幾位皇子,只不過簡單地提了一嘴。蕭景曜也沒在意,畢竟這些東西離他有點遠,暫且用不著他費心。哪里知道這其中還有那么多彎彎繞繞。
眼下最要緊的當然是殿試。
殿試就在四月初,會試放完榜后,離殿試的開考時間就不到一個半月。蕭景曜一行人,除了蕭景曜中了會元之外,只有邢克己中了,張伯卿三人都遺憾落榜。
雖然有些失落,但張伯卿他們還是很快收拾好了心情,會試一次就中的本就是少數,像他們這樣的年紀,能中舉都算是年少有為,感受了一把會試的滋味兒,回去再努力三年,好歹比下一屆的新舉人們多出一輪經驗。
三人很是心寬,笑著向蕭景曜道喜,還決定留在京城,等到殿試后結束后再回家。說什么都要看看蕭景曜這個狀元郎打馬游街的無雙風采。
時間緊迫,順利通過會試的貢士們還沒來得及多高興幾天,又開始沉下心來努力準備殿試。
都走到了殿試這一步了,誰不希望自己能考個更好的功名同進士和進士一字之差,在官場的地位幾乎算是天壤之別。寒窗苦讀數十載,一朝登臨保和殿,誰又甘心自己這一輩子的官職,就只到從四品為止呢
雖然很多官員終其一生都無法官至四品,但新進貢士正是志得意滿之時,對未來有著無限遐想,誰會覺得自己官運不通,永遠達不到四品呢
那也忒不吉利了。
更重要的是,殿試排名根本不看會試的排名。只要考生自己發揮的好,寫的文章入了皇帝的眼,哪怕這位考生在會試時排名倒數,都有可能被皇帝點為狀元。
以前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比如現如今的首輔李閣老,當初會試只排在兩百零九名,在三百位通過會試的貢士中毫不起眼。結果殿試之時,李閣老當場被先帝點為狀元。自此官場沉浮數十年,再被正寧帝擢為首輔。
李首輔的經歷,就是現在三百名貢士晚上做夢的素材。
哦,狀元好像提前被蕭景曜預定了,機會不大,但還有榜眼探花等前排位置啊。會試排名靠后的考生們信心滿滿,摩拳擦掌打算在殿試中一鳴驚人,怎么都要給自己掙個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