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曜站在最中間,楚行昭和陸含章一左一右站在蕭景曜身后。后面所有的考生們都對他們投來羨慕嫉妒的目光。
同進士和進士有著一道鴻溝,一甲三人和其他進士同樣有差距。
最明顯的就是,一甲三人可以直接授官。如蕭景曜,狀元到手,直接授翰林院修撰一職,從六品,楚行昭和陸含章兩人,可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
其他進士,則還要繼續在庶常館學習三年,稱“庶吉士”,三年后通過考核,才能有機會成為翰林。
也就是說蕭景曜他們這一甲三人,在官場的資歷,就能比同年們多出三年。
正好官員三年一次考評,其他同年們剛剛得了個差事,蕭景曜他們三人已經能進行第一次考評,考評上等的,還能有升官的機會。
這才是真正的贏在了官場的起跑線上。無怪乎其他進士們對他們這般羨慕嫉妒恨。
官場是個多么看資歷的地方三年呢
經歷過三年之后再三年,不知等了多少個三年才順利通過鄉試會試的考生們,對三年這個數字可真是太敏感了。一想到自己歷經千辛萬苦終于通過了殿試,卻還要在庶常館學習三年才能做官,哪怕新科進士們內心再強大,也忍不住想嘆氣。只覺得他們的人生真是被分成了無數個三年。
蕭景曜飛快在心里過了一遍榜眼楚行昭的資料。這位是禮部右侍郎家的孫子,楚家雖然比不得公孫家名滿天下,卻也是詩書傳家的名門望族。
這么一想,蕭景曜嘴角便浮現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意。看似他們這一甲三人都是陛下按才學選出來的。仔細一分析,蕭景曜自己,平頭百姓一個,家里只是小富,在官場上沒有任何根基,和權貴望族都挨不到邊。
楚行昭,官宦子弟的代表,還是京城人士,又壓了江南士族代表的陸含章一頭,達成了微妙的南北和諧。
至于蕭景曜也是南方學子這事兒這貨太過變態,屬于百年不遇的特定現象,不好分析。
而且,就跟先前蕭景曜和陸含章比試時,國子監學生說的話那樣。蕭景曜進京后多受公孫瑾教導,公孫瑾身上又有一個國子監祭酒的職位,蕭景曜勉強也能算半個國子監學生。
這樣一分,蕭景曜成了半個南方人和半個北方人,一甲三人南北士子完美平衡。
平衡個鬼啊蕭景曜嘴角抽搐,覺得這個劃分是不是有哪里不太對,自己怎么就半北半南了
就離譜。
蕭景曜眼角抽搐,卻也從中砸摸出一點帝王的平衡之術,估摸著本屆傳臚應當也會是北方士子。
果不其然,正寧帝宣布一甲三人的名單后,傳臚則由禮部官員宣讀。
“第四名,兗州太清府慧明縣林進筠。”
兗州離京城還算近,林進筠當然屬于北方士子。
蕭景曜偏頭看了一眼興奮出列的林進筠,對方大概三十多不到四十的年紀,國字臉,留了短須,十分端正的
長相。行禮謝了恩之后,林進筠便強壓著內心的興奮,恭敬上前接過禮部官員手中的黃榜,逐個宣讀接下來的進士和同進士名單。
想看清涴的寒門天驕科舉嗎請記住的域名
林進筠拿著黃榜的手都在發抖,聲音也明顯有所波動。
“孔其文,二甲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