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寧帝的理智告訴他,世上并無長生之法,歷朝歷代的帝王,不論是明君還是昏君,都沒辦法長生,甚至還會因為求長生之法而勞民傷財,一世英名毀于一旦。
但感情上,正寧帝依然有著死亡的恐懼。尤其是這種給自己定了個期限,等著黑白無常慢慢來勾他魂魄的感覺,最為磨人。
即便是帝王,也無法阻攔死亡的腳步,對生死之事束手無策,甚至連一點點軟弱恐懼都無法表現出來,只能強行用理智壓下去。
太子不知道正寧帝內心的悵惘和痛苦,依然用濡慕敬重的目光看著正寧帝,語氣真摯,言辭懇切,“在兒臣眼中,父皇依然和往年一樣年輕威猛,能單手將兒臣扛在肩上把兒臣晃暈。”
正寧帝頓時哈哈大笑,“那都是你三歲的事情了,你還記得這么清楚”
“和父皇的每一次相處,兒臣都記得十分清楚。父皇待兒臣一片慈父之心,兒臣不敢忘,也不愿忘。”
正寧帝神情動容,眼眶微紅,欣慰地看著太子,感動不已,“珩兒啊,你果真至純至孝”
太子同樣紅了眼眶,聲音竟有一絲哽咽,深深低下頭去,“父皇待兒臣極好,兒臣若是不孝,豈不是畜生不如”
感受到正寧帝對自己的親近,還紅著眼眶的太子嘴角忍不住露出一絲笑意。老二好好看看,誰才是深得父皇寵愛看重的兒子
這個念頭剛剛升起,太子眼中又閃過一絲對自己的厭棄。什
么時候,自己竟然能這樣毫不猶豫地拿感情來算計父皇了父皇待自己如此好,誠如承恩公所說,自己這個太子,是大齊歷代太子中最受君父寵愛的,為何他還會算計至此
正寧帝不知道太子心中的糾結,十分感動于太子的孝心,又給了東宮不少賞賜。
寧王得知這個消息后,把剛買回來的一套茶具摔了個粉碎,暴躁地在屋里走來走去,“東宮府庫中有多少好東西是父皇的內庫里都沒有的同樣都是父皇的兒子,父皇為何對太子偏寵至此”
那個只會假仁假義裝模作樣的混賬太子,哪里配得上太子之位不過是沾了出身的光罷了。若是他也是嫡子
寧王臉色陰沉,命人收拾好地上的殘渣碎屑,怒氣沖沖地跑去了演武場發泄怒火,把靶子當成太子,箭箭直入靶心。
有了太子在一旁時不時提起父子倆往日的溫情時光,正寧帝的心情好了不少,對太子更是滿意。欣慰之下,正寧帝看向奉先殿的眼神流露出了自己都沒察覺到的暢快和落寞父皇,你看到了嗎。不需要皇子們互相殘殺,同樣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帝王繼承人。有朝一日我下去見了您,定然要同您好好說道說道。在養育兒子這一事上,我比您強得多
正寧帝迅速整理好了心情,內心的惆悵一掃而空,興致高昂了不少。
太子不知正寧帝內心情緒細膩的轉變,卻能感受到正寧帝的心情變好了,趕緊又順著正寧帝的心思,絞盡腦汁回想著童年趣事,將正寧帝逗得哈哈大笑。
笑完后,正寧帝拍拍太子的肩,樂呵呵道“顧將軍率大軍班師回朝,再過十日便能到京城了。到時候你同朕一起出城迎接顧將軍。”
太子大喜,恭敬應下。
正寧帝笑容滿面,拉過太子的手拍了拍,“顧家世代忠良,顧將軍對朕亦是忠心耿耿,此次他帶著家眷進京,想在京中榮養,朕已經準了。你要好好待顧將軍的幾個兒子。”
太子恭敬道“謹遵父皇教誨。”
二人身后的竇平旌暗道顧明晟當真是個聰明人。顧家人鎮守邊關多年,顧明晟又立下了大功。正好邊疆戰事平息,能有十多年安穩。顧明晟選擇在這個時候放手,上交兵權,當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若是冷酷鐵血的先帝,將領們或許還要顧慮狡兔死走狗烹之事。但現在在位的是正寧帝,性子和先帝完全不一樣,顧明晟果然是碰上了好時候。據說他的幼子已經從武轉文,還考了個秀才
邊疆能有十幾年的安穩,十幾年過后,顧氏在邊疆的影響也該逐漸淡去,追隨顧明晟的將領們也老了,新人換舊人。顧家又表露出武轉文的跡象,哪怕到時候正寧帝不在了,新帝也不會對顧家起猜忌之心。
顧明晟這步棋,當真是走得太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