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傳旨太監一走,蕭元青立馬抱著圣旨不撒手,稀奇又激動,“老天爺誒,我這輩子竟然還能摸到圣旨嘿嘿嘿,等我回家后,可得把這事兒跟你爺爺好好說道說道,饞死他”
“哎呀咱們家那祠堂還是單薄了點,祖宗牌位都在南川縣呢。這圣旨是不是得放在祠堂供起來可惜列祖列宗們不能馬上看到。咱們曜兒可真出息戲文里都唱什么皇帝給狀元郎給賜婚,原來是真的啊”
蕭景曜忍不住笑出聲,“也不是所有的狀元郎都能得陛下賜婚。皇帝給臣子賜婚,較為罕見。這一次陛下能給我賜婚,純粹是看在顧將軍的面子上,才給了我們這份體面。”
動不動就給人賜婚,皇帝真的沒那么閑。而且婚姻大事,自古以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皇權沒關系。這一波算是少有的父權先行的規則。比如每年宮里頭要采買宮女,不想讓女兒進宮伺候人的,就先給女兒定下親事,這樣就不會被選進宮。所以每到采買宮女之年,民間都會迎來一個結親小高峰。
當然,碰上昏君暴君,這點都白搭。但正常情況下,社會運行規律確實如此。昏君暴君若是不顧百姓死活,強行采買宮女進宮,史書上也會記一筆,這是要被后人指指點點的無德行為。
少有的皇帝賜婚,一般都是品級足夠的大臣們特別寵愛孩子,想為孩子求一份體面。就像顧明晟一樣,兩家說定親事后,再去求正寧帝賜婚。正寧帝在其中充當的勉強算是媒妁之言的那個媒人的角色。
所以顧明晟才會開玩笑說要給正寧帝送謝媒禮。
正寧帝要是無緣無故直接下旨給大臣賜婚,那大臣們可就得聯合起來給正寧帝一點士大夫的震撼了。
我們是士大夫,士可殺不可辱。陛下何故莫名賜婚,視我們如可以隨意指配親事的家奴
這可不是大臣口口聲聲自稱奴才的時代,文官們自有傲骨在。皇帝處理政務都頭疼得不得了,真沒有那個閑工夫管哪家的孩子與父母不合,追求愛情,然后被他們感動下旨給他們賜婚。
在這個以孝治天下的時代,光是違逆父母這一點,就足夠讓他們的名聲迎風臭十里。要是再有政敵抓住這點不放,大肆宣揚一番,那可能還會帶累家族,弄出個家風不正的名聲。
皇帝都倡導以孝治天下了,也不可能打自己的臉。婚姻大事,確實沒辦法由自己做主。
想到這里,蕭景曜忍不住有些慶幸,自己碰上了顧將軍和蕭元青這種愿意聽從孩子意愿的長輩。
這么開明的長輩,難得
蕭元青聽到蕭景曜夸自己,頓時嘚瑟得像只開屏的孔雀,得意洋洋地點頭附和,“沒錯,我就是世上絕無僅有的好爹”
誰家爹像他這樣,拿孩子當朋友處,在孩子面前一點威嚴都沒有的竇平旌還嘲笑他,哼,也不看看兒子對他多親近竇家那幾個崽子看到竇平旌都恨不得拔腿就跑,這就是爹和爹之間的差距
蕭元青對自己的當爹水平非
常自信。
蕭景曜就看著蕭元青開開心心地捧著圣旨往正廳走,說這必須得每天二炷香供奉著,當成傳家寶留給子孫。他們蕭家也是接到過圣旨的人家啦
這種一激動就念叨著要上香的做派,蕭元青果然是蕭子敬的親兒子。
除了賜婚圣旨之外,正寧帝還給蕭景曜賜了一對玉如意作為賀禮。這可是御賜之物,上面都打著內務府敕造的印記,端的體面。
認真說起來,這還是正寧帝頭一回當媒人,給大臣的孩子賜婚呢。
其他大臣再寵孩子也沒寵到顧明晟這份兒上。檔次夠高,能讓正寧帝給面子當媒人賜婚的大臣本來就不多,一般大臣也會把這份臉面留著,簡在帝心,用在別的更要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