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這種問題,呵,現代人都懂。蕭景曜現在就成了那個制定標準的人。哪怕是秦學士,蕭景曜說他管理的藏書樓分類的方式不對,秦學士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不僅得認,還得開開心心地忍下來,殷勤地請蕭景曜指點,該如何整理那些書籍。
所以這一輪交鋒,翰林院眾人只覺得蕭景曜厲害,別出心裁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還得了正寧帝青眼。
落在老狐貍們眼里,頓時將蕭景曜的資料再次翻出來仔細看了看。這種一出手就能從官署一把手手里搶走一半權力,甚至成為實際上
的二把手的狠角色,值得他們認真關注。
六部尚書很是開心,大齊能有如此出類拔萃的后輩。
都是讀書人,大家都知道,念書念的好的人未必會當官。蕭景曜露了這一手后,六部尚書都對他另眼相看,絕不會再有人說蕭景曜不適合官場。
這小子哪是不適合官場,他簡直是太適合官場了。一進官場就跟魚進了水里一樣,那叫一個游刃有余。哪怕楚行昭這等從小耳濡目染官場之事的官宦子弟,手段都和蕭景曜不在一個層次上。
楚行昭和陸含章還在爭賽道,蕭景曜已經在搶裁判席位了。這能是同一水準嗎
六部尚書幾乎能斷定,只要蕭景曜不出差錯,日后入閣,只是時間問題。
話說蕭家就是個尋常人家,蕭景曜的祖父和父親還都那么不靠譜,他小小年紀,到底從哪兒學來的這些圓融手段
六部尚書都十分好奇,拿著蕭景曜的資料看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只能歸結為,世上真的有什么都會的天才。
這般本事,只能是天授。
如此看來,正寧帝一直覺得蕭景曜是祥瑞,好像也沒毛病
六部尚書思忖良久,最終得出這樣一個結果,自己也忍不住失笑。
真好啊,自己和蕭景曜不是一個時代的人。
有的人的光芒是遮不住的。哪怕蕭景曜的手段在六部尚書看來,只是尋常,算不得十分優秀。但以小見大,蕭景曜顯露出來的這份天資,讓六部尚書們都十分認可,并一致認定,蕭景曜是能在文官傳記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人。
這就是名相的天分。
六部尚書也因此感慨萬千,慶幸他們和蕭景曜不處在同一個時代。
站在長輩角度,大齊有這樣的棟梁之材,未來只會更加蒸蒸日上,盛世在望。
而若是與蕭景曜同處一個時代其中滋味,問問現在提起會試還有些憋屈的陸含章就知道了。
蕭景曜的光芒太過耀眼,和他同時代為臣,便是自己再多才華,都注定被蕭景曜的光芒所掩蓋。
日月昭昭,不見繁星。
蕭景曜不知道,他只是簡單地回敬秦學士的行為,都被六部尚書們解讀出這么多層的意思來。
不過認真想想,六部尚書們想得也沒錯。蕭景曜本身就不是個會忍氣吞聲的人,自然不會老老實實地跟著規矩走。蕭景曜更喜歡自己創造機會,在安全的范圍內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這已經成了蕭景曜的思維定式。哪怕先前蕭景曜還沒意識到給他下絆子的人就是秦學士,他也在無意中為自己搶來了自己能在翰林院中搶到的最大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