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氏深以為然,繼續飛針走線,認真為蕭景曜做新衣裳。
京城中的玻璃鏡熱很是持續了一段時間。因為正寧帝讓人給了內務府十萬兩,在大齊日報上登了個小版面,簡單地介紹了一下玻璃鏡。
玻璃鏡的消息瞬間傳遍天下。
就連街頭小巷都在偷閑討論玻璃鏡的事,有好脾氣故意為大家讀報紙的人,
一邊為大家讀今天的大齊日報,一邊夸想出在大齊日報上介紹自家產品的人實在是太過厲害。這次玻璃鏡一出,天下人都知曉皇室有了奇珍玻璃鏡,這個廣告效果,簡直爆表。也不知道最先提出辦報紙的人,就已經想到了這個局面。
如果是,那該多有趣。多智近妖,心系蒼生,是天下萬民之福。
商人們看到這個消息簡直捶胸頓足,他們竟然錯過了這么一個大好的名揚天下的機會
真是豬腦子,先前自己等人怎么就沒想到,還能在報紙上求個版塊介紹自己家的東西啊
其實這也是時代的鴻溝所致。這年頭兒的商人們并不蠢,相反,他們精明的過分。士農工商階級分明,商人作為地位最底層,哪敢把主意打到朝廷官辦的報紙上。誰知道內務府竟然會在報紙上介紹自家做出來的玻璃鏡。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個報紙的版塊頁是花錢買來的。
一十萬兩銀子呢。
商人們什么有這等好事竟然現在才告訴我來人,收拾東西,我要火速進京
不搶先在報紙上刊登個版面,怎么把競爭對手那個狗東西給搞下去
不就是一十萬兩銀子嗎相比起扳倒對手后自己能吃掉的市場嘿呀什么一十萬兩銀子,那就是渣渣
就算進京沒談下來在報紙上刊登自家東西之事,他們也能想辦法去求內務府的管事,看看能不能大量采購玻璃鏡,回鄉后再賣。
蕭景曜一聽,好家伙,賺差價的中間商啊。不愧是精明的商人,后世多少商業手段都是老祖宗們玩剩下的
這期間,蕭景曜也沒閑著。在給了正寧帝一點小小的聚寶盆手段的震撼后,蕭景曜決定再給正寧帝和閣老們一點科技的小震撼。
蕭景曜去找了蘇世安,在對方的安排下,和一個管事內侍一起去了琉璃坊。
現在琉璃坊的工作量更大了,各家的訂單太多,匠人們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但他們心里也高興,玻璃鏡賣得好,陛下心情也好,大手一揮給他們都漲了工錢,這還有什么不高興的呢現在大家干活的積極性格外高。
蕭景曜也不廢話,讓一個手最穩最巧的匠人試著來磨鏡片。
兩個月后,蕭景曜開開心心地將一副簡易眼鏡呈給正寧帝,“陛下,您戴上試試。”
正寧帝在蕭景曜的指導下,將眼鏡戴上,當場就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