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曜想了想,私底下去打探胡閣老的口風,探究一下將研究院并入朝堂系統的可能性。
雖然不是正統科舉上來的,但人家有實力,做出過巨大貢獻,給他一個官身也不算特別過分吧
既然要網羅天下英才點亮科技樹,那就別怪蕭景曜放大招了。還有什么比公務員鐵飯碗更吸引人才的嗎沒有
現在研究員們沒個官身,讀書人們依然卯足了勁兒往研究院鉆,要是研究員也能當官,那想來研究院的讀書人只會更多
到時候,不管天賦點在文科還是理科上的讀書人,都有光明的未來。文理兼具,才是一個健康的人才系統。
胡閣老早就眼饞研究院帶來的收益了,聽了蕭景曜的提議后,也沒把話說死,畢竟并入一個新系統,隨之而來的就是一連串問題,胡閣老也要去探探其他人的口風。
最重要的是,正寧帝會不會允許。
蕭景曜對此一點都不慌,正寧帝早就被他說服了,研究院能并入朝廷,網羅到的人才才會越多。正寧帝已經感受到了研究院帶來的好處,自然希望人才多多益善。
帝王是那個用人才的人,管他是不是科舉出身,好用就行。
鄙視鏈那是讀書人的事,和皇帝有什么關系皇帝只要有人才忠心耿耿替他處理政務就行。
不過研究院畢竟不是走傳統的儒學路子,想來定然會被正統清流所抨擊。
蕭景曜左思右想,又給公孫瑾遞了拜帖,希望得到赫赫有名的帝師家族的支持。
公孫覃還是研究院的院長呢,哪怕是為了族中子弟,公孫家族也該為研究院說說好話吧
不過蕭景曜得到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公孫瑾病了。
這可是大事。蕭景曜立即讓蕭平安備上許多珍貴藥材,在拜帖寫明的那日,登門拜訪公孫瑾。
公孫瑾比之蕭景曜頭一回見他時滄桑了許多,鬢邊也有了銀發,他和蕭景曜有半師之誼,平日里來往也很是親近,是以公孫瑾也沒避諱蕭景曜,當著蕭景曜的面,苦著臉喝藥。
不僅如此,公孫瑾還心血來潮,開始研究藥理,面前還擺了一副尚未熬過的中藥。
蕭景曜打眼看去,也認出好幾味藥,他也跟著劉白芨學了幾手醫術來著。
公孫瑾這副藥中,大夫給他開了龍骨,也就是龜殼。
蕭景曜眼神賊好使,一眼就看到,那小小的龜殼上好像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