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曜不動聲色地打量了衛昭一番,見對方身上穿的都是舊衣,料子也都是尋常,對衛昭的家境有了數,只是笑道“我編寫那套科舉書,也只是分享自己的讀書考試經驗,能讓你們有所裨益,那就證明這套書還是有點用處的。”
余思行卻滿臉感慨與佩服,“景曜你有所不知,衛兄實乃我平生所見的最愛看書之人。他幾乎走遍了整個晉州,聽聞哪家有書,愿意借給旁人看的,他都會上門求書一觀。不論嚴寒酷暑,從未斷過。我第一次見他,就是在一位友人家,他在大冬天走了幾十里路,落了滿身雪,手上都是凍瘡,嘴唇發烏,手腳都快凍僵了,還是禮數周到地行了禮,問主人家能否借書一觀。我還是第一次見這樣的人也就是中舉后,他的日子才好過點,但他得了銀子就去買書,日子過得扣扣搜搜的。到了京城,還因為衣裳太過簡陋而被其他舉人嘲笑,偏他毫不在意,繼續粗茶淡飯,攢著銀子買書。”
蕭景曜心下震動。看著衛昭平靜的模樣,蕭景曜突然就想到了上輩子義務教育學的一篇文章,送東陽馬生序,不由脫口而出,“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衛昭眼神大亮,瞬間將蕭景曜視為知己,“大人高見”
不愧是他的偶像
蕭景曜敬重衛昭求學之刻苦,鄭重道“私下小聚,不必稱什么大人。你和思行同年,比我大兩歲,叫我景曜便是。”
說完,蕭景曜又向衛昭引薦劉圭和高揚二人。
等到雙方都見完禮后,高揚忍不住唏噓道“同樣四處奔走,我不如衛兄遠矣。”
人家走遍晉州,只為求書一觀。哪像他,不過是平平無奇的富家翁,仗著家資頗豐,到處游玩,真是不思進取
感慨間,高揚又拍著胸脯表示,“我家離晉州也不遠,家中藏書頗豐,
修了一座藏書樓。若是衛兄日后還想看書,可以到我家來
衛昭心情也頗為激蕩,好在他性子平和踏實,聽了高揚的情況,也沒生出什么仇富的心思,而是坦然笑道“若是有緣,衛某定會去府上拜訪。”
衛昭的脾氣,是在一次次登門求看書被拒絕中鍛煉出來的。書籍這么珍貴的東西,主人家不想借給你看,甚至惡語相向,都是常事。衛昭聽過的難聽話多了去了,見過的冷臉不知凡幾,鍛造出一副堅如磐石的性子,聽了高揚這話,順勢拿了杯酒,對著高揚笑道“衛某代天下艱難求書的讀書人謝過高兄。”
高揚撓撓頭,豪爽地舉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樂呵呵道“這也不是什么大事,書寫出來,就是給人看的。我家既然有藏書樓,能讓愛看書之人一觀,也是一樁雅事。”
聽得衛昭頗為感慨,竟有些遺憾高家不在晉州。不然的話,他說不定能將高家的藏書都看完。
那可是一座藏書樓
蕭景曜覺得小伙伴們帶來的新伙伴都很不錯,順勢向衛昭提起了他會試文章中的佳句,有理有據地夸起衛昭來。
衛昭既驚又喜,“蕭兄竟然還記得在下的拙作”
“前十的文章,我自然是拜讀過的。”
余思行幽幽道“你天生過目不忘,不知羨煞多少讀書人。”
越和科舉考試死磕,越知道過目不忘的本事有多令人羨慕。
劉圭和余思行被開掛的蕭景曜打擊多年,現在重聚,找回了兒時的自在,自然開始互相埋汰起來。
高揚也是念過書的,聽到蕭景曜過目不忘,臉上也露出了羨慕和憧憬之色。
唯有衛昭神情自若,他雖然不能過目不忘,但記性也不差。在別人家借書看,自然要努力把書上的內容牢牢記住,衛昭很是努力,絕不會讓知識輕輕流淌過腦子而一無所獲。
蕭景曜一邊和劉圭二人互損,一邊對衛昭笑道“翰林院藏書無數,少說都有上萬冊。衛兄若是能順利進入翰林院,只怕日后該發愁書怎么都看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