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衛昭和沈意之這些一定會留在朝堂的新進貢士,蕭景曜更關注高揚。
得知高揚會在京城玩一圈后就繼續出發,蕭景曜試探著給了對方一個建議,“若是你真走完了大齊的山山水水,到時候,不如寫一本游記”
高揚本來對念書不感興趣,看他家財萬貫又坐擁一座藏書樓還不走科舉這條路就知道他在念書上應當是沒什么天分的,更別提自己寫一本書了。蕭景曜這么一提,高揚瞬間拊掌叫好,“蕭兄說得是天下能走完大齊疆域的人有幾個我要是寫完了這本游記,別人也不會罵我不知所謂,反倒能在游記中知曉大齊各處的美妙風景”
蕭景曜微微一笑,心說你要是真把游記寫了出來,后世名聲肯定比一般讀書人大得多。狀元又怎么樣三年就有一個。走遍大齊的人,怕是只有高揚一個。到時候后世研究大齊這段歷史,想知道大齊各地的風土人情,以及日常生活,不得將高揚這本游記給翻爛
蕭景曜沒想到的是,高揚確實走遍了大齊的疆域,也確實寫了本游記。但在游記序言中,高揚花費了大量筆墨感謝蕭景曜。以至于后世考古專業旅游專業等學
生,也要學一學蕭景曜和高揚的友情,更堅定了蕭景曜這位大佬無處不在的刻板印象。
高揚是個爽快人,行動力超強,回去后就開始動筆,將他進京這一路上的見聞給寫了出來,還去找蕭景曜斧正。
蕭景曜自然樂意和高揚探討一下他的游記,但凡高揚有疑問,蕭景曜就沒有不答的。惹得高揚一個勁地對劉圭感慨,“蕭大人可真是個平易近人的好人”
哪有三品大員對尋常百姓這么和顏悅色的高揚自己知道自己的文章是什么水平,覺得蕭景曜沒把他的文章當場撕掉都算是給他面子,結果蕭景曜看了他的文章不僅沒生氣,反而溫和地一個字一個字教他改文章,還時不時夸他兩句。
天啦,世上怎會有如此溫和的三品大員
高揚都覺得,自己先前不愛念書,肯定是家里請的先生不夠好要是讓他碰上蕭大人這樣好的先生,指不定他現在也是進京趕考的一員呢。人家蕭大人都說了,他在寫文章上很是有些天分,還特地圈出了幾句話來夸他呢。
聽說正寧帝點了蕭景曜當上書房的夫子,給皇孫上課。高揚頓時覺得正寧帝真是英明無比,知人善任。像蕭大人這樣溫和風趣尊重學生的好夫子,就該去教導皇孫
蕭景曜還不知道他又多了一個迷弟。額算算年紀,高揚還比蕭景曜大幾歲,該叫迷哥反正一通教學下來,高揚已經徹底被蕭景曜折服,準備在游記里將蕭景曜吹個天花亂墜。反正他的書他做主,必須讓所有人都知道蕭景曜是個多么好的大官
高揚帶著滿腔的雄心壯志離開了京城,殿試也如期而至。
這一次殿試,蕭景曜當然不會再當考官。殿試的主考官只有一個,那就是正寧帝。但蕭景曜也沒有空閑,被正寧帝和福王抓了壯丁,來了太和殿監考。
看著滿殿緊張兮兮的考生,蕭景曜的心情也有些復雜。六年前,他也是站在太和殿等著開考的考生一員,現在竟然變成了監考的官員了
蕭景曜順勢看了一眼最前面的位置他參加殿試時,坐的就是那個位置。
現在那個位置上也坐了個年輕人,眉目疏朗,青衫落拓,站在那兒便讓人想起蒼松翠竹,動起來后又有幾分瀟灑之態。
一看就是江南考生。極具地方特色。
正寧帝很是滿意,大齊人才濟濟,每一屆殿試都有人才,各行行業遍地開花,分明已經有了盛世之象。
他一定是個明君沒錯了
福王也很高興,用看肥羊的眼神一一掃過殿中的考生,還偷偷走到蕭景曜身邊說悄悄話,“今年倒是有幾個人才,但我感覺他們都比不上你。”
蕭景曜“”
所以您就逮著我這一只肥羊準備薅到底了是嗎
福王嘿嘿一笑,堅決不承認自己的險惡用心,只是攛掇蕭景曜,“我給你安排活,你也可以讓別人分擔分擔。這不,這么多大好人才,就等著你調教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