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研究員表示自己很懂,“多帶著父母去造船廠轉一轉就好。”
蕭景曜則琢磨著,明年就到三年考評年了。他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干了三年,正寧帝也有意讓他外放,閔州總督這個位置,他要定了
就不信他還搞不定一個海禁
閔州地方豪強再厲害又怎么樣他在閔州也是有人的。閔州總兵梁千山,才領著水師拿下倭島,正是兵精糧足的時候,誰敢鬧事試試
還有段研究員這樣的技術黨,以及在閔州根基頗深的段氏造船廠。蕭景曜自覺手中籌碼很不錯,可以和那一幫地方豪強掰一掰手腕,實在不行,就能請梁千山物理消滅他們了。
蕭景曜打定主意,明年就去閔州。
正好那時段研究員的蒸汽船也造了出來,蕭景曜都可以準備畫航海路線了。
大航海時代,大齊來了
不過現在閔州附近只有倭匪作祟,并無其他相貌怪異的外來者的表述。灣州島那邊同樣也沒聽過什么金發碧眼的外來者的消息。由此可見,西方國家還未開始大航海,
這一次,是大齊搶先完成了
蕭景曜想想都熱淚盈眶。
但灣州島現在也不大安分,和交趾眉來眼去,黏黏糊糊,經常在背后給大齊捅刀。蕭景曜想想就覺得糟心,怎么都穿越了,灣州島還在當逆子
必須得讓他們感受一下爸爸的鐵拳才行
蕭景曜心里已經有了結論。
等到朝廷正式論功行賞時,蕭景曜便順勢提出,“既然研究院的一些技術發明能為朝廷,為百姓們帶來巨大的好處,想來大家都已經看到了人才的可貴。便是大家不放在眼里的奇技淫巧,學好了,學透了,也能為朝廷立功”
“是以臣提議,將有意進研究院的人,再次安排人給他們出題考試,考試通過后,才能得入研究院。”
這話一出,整個文官集團看蕭景曜的目光都很是微妙。
同為正統文官,瞧你小伙子濃眉大眼的,怎么還跑去給文官集團的墻腳給挖石頭的
進研究院還要單獨考試,虧你小子敢說
科舉考試都考了大幾百年了,金榜題名的進士們,也都是聽從朝廷的安排前去哪個官署報道。就這,哪怕去的官署,要當的官和自己的志向完全不同,也只能自己掏銀子請幕僚。牛逼如六部都沒大言不慚地提要求,說要進六部再考一次試,你這所小小的研究院算哪根蔥
很快就有人出列反駁,將蕭景曜數落了一通,心里還怪興奮的。從來都是蕭大人揪住他們的錯處滔滔不絕反客為主批評他們,現在他們終于有機會彈劾蕭景曜一回了
高興
蕭景曜心說不過就是提前給學生分了文理科而已,這也能算什么天怒人怨的大事
蕭景曜神情有些微妙。
科舉考試一大堆卷王,還不興不想卷的人換個賽道嗎你們知道純理科生和一堆文科大佬卷四書五經有多痛苦嗎
現在研究院重新出試卷招人才,文科理科界限分明,極大程度囊括了大齊的人才,怎么這么多人還不同意呢
蕭景曜心里也清楚,文官們這么反對,還是因為感受到了危機感。研究院頻頻出成果,又被正寧帝重點關注。倘若一直這么下去,出身研究院的官員更能得到皇帝的另眼相待,那大家還考什么科舉通通去考研究院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