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明都沒想到蕭景曜事業心會這么重,一頓飯都沒吃完,就開始詢問閔州豪強走私的情況。
可以說是非常敬業了。
再一想蕭景曜幾年前就讓他注意閔州豪強的動靜,想辦法收集他們海上走私的證據,莊明又覺得蕭景曜這也不算太著急,好歹人家也等了好幾年呢。
就是先前一直在磨刀,現在這把磨得無比鋒利的刀,終于要落在閔州豪強的頭上了。
莊明對此喜聞樂見。
當初他經歷的那些糟心事,確實是原閔州知州徇私枉法之外,但這幫豪強就沒有罪過了嗎那時候的莊明不懂,后來經歷的多了,也算成了一方人物,也就看出來了,這幫本地豪強幾乎是將外來官員當傻子糊弄。閔州本地的胥吏,治下的縣令等官員,大多被本地豪強收買。這幾家本地望族的當家人,雖然不在朝為官,但卻幾乎成了閔州實質上的知州。樹大根深,就算是原閔州總督,見了這些人,也要客氣三分。
蕭景曜年輕氣盛,自己有本事,能屈能伸,不是只講圣賢之道的讀書人,私底下的手段也是一套一套的,還深受正寧帝信任,又同福王交情深厚。
唯有蕭景曜過來,才能將閔州豪強深深扎進閔州的根系徹底清除。
一是蕭景曜上頭有人,二是蕭景曜自己極有魄力,看看他先前干的那些事,什么時候搞過法不責眾的事抄家大禮包發了一套又一套,有人閑的無事算了一下,直接或間接被蕭景曜送上丟官帽大禮包的官員,竟然高達五位數。其中有三千多人更是領到砍頭禮包,這會兒估計開始學走路了。
蕭景曜,一款更適合正寧帝的抄家滅族能官。
無怪乎知道蕭景曜要來閔州,本地豪強們都開始夾緊了尾巴做人,還走了莊明的門路,希望莊明向梁千山打聽打聽蕭景曜的喜好,他們也好從蕭景曜的喜好上入手,拜一拜蕭景曜這個新碼頭。
莊明看看蕭景曜,又看看梁千山,心中悄悄道,蕭景曜收拾閔州豪強,還有第三個優勢他和梁千山交情不錯。
或者說,梁千山對蕭景曜心服口服。
當了許多年海島島主,和倭匪干過無數場仗。莊明當然知道手里有兵有炮的重要性。
在海上這種野蠻生長的狀態,什么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都是虛的,誰拳頭大就聽誰的。
閔州豪強收攏的流民可不少,雖然不能像幾百年前的王朝那樣建立塢堡,豢養部曲,但每家豪強養的狗腿子家丁可不少,真正收攏起來好好鍛煉一番,將這些家丁練成自己的私兵也不是不可能。
梁千山先前在閔州就特別橫,不大給這些豪強們面子。一是因為官民有別,梁千山身為正四品閔州總兵,樂意給白身豪強一個好臉面,那叫看得起他們,不樂意給,那他們也得受著。反正梁千山對金銀之物不感興趣,本地豪強沒辦法拿銀子砸開梁千山這條線。
另外就是梁千山手里有兵。
某位圖書管理員曾經說過,“上桿子里出政
權”,這句話在任何時候都適用。梁千山有兵有武器還有戰船,真惹怒了他,他直接拉著一隊水師,開著戰船往海上走一圈,見到豪強私自出海搞走私的船就來上幾炮,準保豪強們哭都沒地方哭。
蕭景曜自然知道兵馬的重要性。他敢把顧希夷和小湯包都帶來閔州,當然是有所成算的。
梁千山自從帶領著閔州水師轟到了倭匪的老巢,又從倭島上運了幾次黃金白銀后,徹底將蕭景曜當成過命的好兄弟看待。什么,他的年紀都是蕭景曜的兩倍還有多了忘年交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