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對一開始剛考上功名的蕭景曜來說都是高不可攀的存在,現在,已經可以當作小湯包念書的了。
不過國子監因為有蔭生名額,導致里頭拼爹的一世祖有點多,蕭景曜并不想讓年紀尚小的小湯包去國子監念書。
反正小湯包現在還小,還不用考慮去哪兒上學的事兒。說句狂妄的話,就算不去學堂念書,蕭景曜難道還教不好小湯包
不管是儒學和新學,哪個是蕭景曜不會的
學神就是這么自信
福王只能遺憾搖頭,覺得有時候當爹的太有本事也不是什么好事。一般人家,誰不饞上書房那些滿腹經綸的夫子呢蕭景曜愣是能拒絕這么件大好事,真是有實力任性。
臨走之時,福王猶豫再三,還是對蕭景曜說道“明天見到父皇,你不要太過驚訝。”
蕭景曜萬分不解,等到第一天面圣時,蕭景曜看著滿頭花白,精神不濟,背甚至還有些佝僂的正寧帝,蕭景曜當即鼻頭一酸,揚聲叫了一聲,“陛下”
正寧帝臉上露出了溫和的笑容,眼神像極了蕭景曜在閔州見到的海,包容萬象。給蕭景曜賜座之后,正寧帝才笑道“別人回京述職,都愁不知道對朕說什么,地方官員能做出來的功績就那么一些,官員們一年年下來,都是老生常談,將那幾樣事情都說出花來了。你可同他們不一樣,一去閔州就搞了樁大事,一整年都沒消停,想好了怎么對朕說嗎”
蕭景曜眨了眨眼,同樣揚起了笑臉,“若不是陛下支持臣,縱使臣有再多想法,也不得施展。”
說著,蕭景曜又從袖子里掏出一份奏折,上面列了詳細的數據,還有圖表對比,都是自從開海禁后,閔州這幾個月的變化。
最直觀的就是福安縣的數據,縣內商稅幾乎比上半年翻了三番,這是不包括港口商稅的情況。再看福安縣添置牛車的百姓數量明顯增多,乞兒孤兒的人數直線下降,都是港口帶來的各種商機,養活了許多原本活不下去的人。
在看到閔州各地紛紛效仿福安縣,提高當地經濟,盡可能讓百姓們的生活變得寬裕的行為,正寧帝透過文字都能想象出來閔州如今是多么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正寧帝當即笑出了滿臉的褶子,“真好啊,百姓們安居樂業,路無凍死餓死之人,屋有取暖果腹之衣食。朕想要的盛世,終于要來了啊”
正寧帝已經有了些許渾濁的雙眼中爆發出奪目的光彩,定定地看著蕭景曜,朗聲大笑,“朕果然沒看錯你”
蕭景曜拱手,“臣愧不敢當,不過是做了自己分內之事。”
正寧帝又是一陣大笑,接著又是一陣驚天動地的咳嗽,在蕭景曜想去給他順氣的時候,正寧帝一把抓住蕭景曜的手,緊緊盯著蕭景曜眼睛,認真問他,“你會是太子的良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