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曜提出賦稅折算成銀子,前提就是保障農耕,不能有荒廢之農田,對于主動開荒的人家,前十年可以免交田賦。
其實不用蕭景曜說,農戶們也不可能放下地。尤其是太平年歲的百姓,日子過得安安穩穩的,哪能讓田地荒著那是得遭天打雷劈的。
對于一輩子都和田地綁定的農戶們來說,田地荒了,他們的心也慌了。去鋪子里干活固然是好,但那差使可不是綁在你身上的。人年紀大了,經歷的事也多了,即便沒念過書,生活這本書也教會了他們許多東西。那些差使輕省是輕省,但還是不如田地來得安心。誰能忍心讓田地荒著呢哪怕是進了城,也是要將家里的田租給旁人好好種的。
這樣心里才踏實。
再說了,城里鋪子雖然多,也沒辦法將鄉下的青壯全都收進去。總體來看,能進城里鋪子干活的農戶還是少的,加上閔州耕地本來就不多,這樣一勻,鄉下的勞動力也是夠的,不必擔心田地荒了沒人種。
更是因為有人進了城里的鋪面干活,會把家里的地租給別人種,反而能讓留在家里伺候莊稼的農戶們獲得更多的糧食。
至于米價和糧食,蕭景曜肯定會出手把控的。不然的話,碰上災年,商賈們囤貨居奇,官府都得麻爪。到頭來苦的還是老百姓。
蕭景曜是想給百姓們減輕一點負擔的,并不想在他們沉重的肩膀上再壓上一根稻草。
對于蕭景曜這封奏折,朝臣們都麻木了。沒辦法,蕭景曜太能搞事。在京城搞事情,噶了一堆貪官。外放繼續搞事情,噶了一堆地方豪強。要是他什么時候消停下來了,大家可能還會覺得不習慣。
震驚著震驚著,大家對蕭景曜各種離奇的操作的容忍
度也特別高。
這位大人太有能耐了,只要他想干的事,就沒有干不成的。這樣的能人,你前腳跳出去反對他,后腳就被他用事實啪啪打臉。
他們好歹也是朝廷命官,不要面子的嗎
這一次,就連許季陵都沉默了。
沒辦法,這位就是純粹的文科生,稅法問題,他不懂。
蕭景曜擺事實講道理列的那一堆圖表數據,文科生們光是看一眼都覺得暈得慌,而后又慶幸還好自己考科舉考得早。現在新學也納入了科舉考試范疇,想想都同情現在的讀書人。
遭老罪了
永嘉帝本來都做好準備要和朝臣們來上一場激烈的爭辯的。反正他覺得小伙伴非常靠譜,這事兒十分可行。早就打定主意,哪怕朝臣們反對得再激烈,他都要力挺蕭景曜。就算改稅法失敗了,那也只是閔州一個州而已,朝廷兜得住,日后再改回來便是。更何況,永嘉帝直覺這法子可行。別以為他不知道,收稅是官吏們最容易動手腳的地方,這幫人巧立名目收的東西多了去了,有貪心的,甚至在百姓們身上收了兩倍的賦稅。一份歸朝廷,一份歸他們自己。
不就是仗著百姓們不懂朝政,也不懂稅法,這才折騰出各種名目讓百姓們多交稅嗎
統一折算成銀子,百姓們的賦稅都是能算得出來的,到時候再往大齊日報上一登,各種賦稅怎么折算,簡單的加減法,百姓們自己總會算,不至于不知道自己被官吏給盤剝了。
到時候,永嘉帝就可以名正言順收拾這一波膽敢冒頭的貪官污吏。
永嘉帝磨刀霍霍,想到貪官污吏就覺得自己的大刀已經要收不住了。再看蕭景曜提議的改賦稅制度,更是覺得果然還是小伙伴貼心,知道各地的貪官污吏又冒頭了,又想了個好辦法。
這些國之蠹蟲,怎么就殺不干凈殺完一茬還有一茬,簡直就是要錢不要命
永嘉帝氣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