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大一小兩雙裝滿支持的眼睛,蕭景曜也忍不住笑了,一手一個將人摟在懷里,喟嘆一聲“我得有多幸運才能碰上你們。”
顧希夷卻道“碰上你,才是我們母子的幸運。”
多的是回家就當甩手掌柜的男子,更多的是對孩子不聞不問,隨便見幾面,考校一下孩子的課業,將孩子批評到頭都快抬不起來,已經算是人人稱道的好父親了。
像蕭景曜這樣親力親為帶孩子,不肯錯過孩子每一個成長的父親,整個大齊都找不出第二個。更別提蕭景曜從來不提納妾收房之事,一家三口不知羨煞了多少人。
小湯包淘氣起來,可是能像小猴子那樣將蕭景曜當成樹抱著蹭蹭蹭往上爬,蕭景曜高興起來也能在屋子里給小湯包當馬騎。父子倆感情極好,夫妻間的情分也不淺。
顧希夷和小湯包自然能感受到蕭景曜待他們的情意,正因為如此,他們更不想讓蕭景曜留下遺憾。紛紛表示蕭景曜盡管出發,不用擔心他們。尤其是小湯包,本來知道蕭景曜出海不帶他,小湯包是打算要鬧一鬧的。結果感受到蕭景曜的為難之后,小湯包迅速轉變了態度,明明想到
要和蕭景曜分開好幾年就忍不住想掉眼淚,小湯包都硬生生忍住了想哭的沖動,紅著眼眶努力讓自己表現得和往常一樣活潑,拍著胸脯向蕭景曜保證他一定乖乖聽話,絕不讓蕭景曜擔心。
蕭景曜一顆心都要被妻兒給融化了,猶豫再三,最終還是開口道“我先給陛下遞個奏折,看陛下允不允許我出海。”
康王和榮王這次回京,肯定是要去皇陵給正寧帝上香并守陵的,再讓他們出海也不合適。寧王和平王,現在還繼續圈著呢,地位高,關鍵時刻能代表大齊的王爺們,一個不留。
蕭景曜在這個時候遞奏折,也是個恰當的時機。蕭景曜的官職夠高,二品大員放哪兒都是不容小覷的存在。他還和永嘉帝關系極好,自己又有能耐,關鍵時刻有足夠的魄力做出決斷,甚至代表永嘉帝做出決定,先斬后奏。官員中只有他有這個臉面和魄力,其他人都做不到。
更妙的是,蕭景曜和梁千山也交情不淺。
仔細一算,除了康王和榮王之外,蕭景曜確實是最適合出海的人選。
永嘉帝收到蕭景曜的奏折時,第一反應就是蕭景曜想扔下他跑路,開開心心當一陣咸魚,過上令他羨慕的生活。但是蕭景曜這么一條一條地同他認真分析,永嘉帝不由沉默了,猶豫再三,還是在奏折上寫了個“準”字。
可惡,小伙伴都能出海玩耍,去領略海上風光,見識各個海外小國的風景,他這個皇帝只能守在皇宮中處理各種令人頭禿的奏折,真是豈有此理
以前當太子時,永嘉帝還能時不時偷偷溜出宮去玩。在正寧帝的縱容下,朝臣們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由著他去。現在,永嘉帝若是再隔三差五就偷溜出宮,御史們能排著隊撞死在太極殿的柱子上
永嘉帝憋屈,他就說皇位是個坑。他分明從小就打算做個混吃等死的閑人來著,怎么就肩負起了這世上最沉重的一副擔子
就離譜。
永嘉帝黑著臉給批準了小伙伴出海的奏折,心情卻很是不高興,撂了筆就跑去找兒子,看著快到十歲的太子滿臉欣慰,摸摸太子的腦袋,永嘉帝目露期盼,大力鼓勵太子,“夫子們都夸你的課業完成得特別好,繼續保持,等你再大一點,就能上朝聽政了,到時候可要多幫父皇分憂。”
還是小學生年紀的太子哪里知道人心竟能險惡到這份兒上,一點都不覺得他父皇這是在給他挖坑,而是覺得這是父皇認可他,看重他,瞬間就覺得自己充滿了力量,大聲保證道“兒臣一定更加努力學習”
永嘉帝更欣慰了,這么努力地學習好啊,學好后就能來幫自己干活了。干熟悉了后就可以監國了,等到他再歷練幾年,能獨當一面,自己就跑路,將太子扔給蕭景曜,自己也領著一幫人出海去玩一玩
永嘉帝心里的算盤打得啪啪響。尚且還能算年幼的太子硬生生打了個寒顫,很是納悶兒,現在天也不算冷,怎么自己突然就打寒顫了呢真是奇了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