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僅剩的一點點良心不允許他這么做。
梁千山整個人都恍恍惚惚,一方面覺得蕭景曜簡直在胡說八道,一方面又覺得蕭景曜說的也有點道理,整個人都要分裂了。
最后,梁千山苦笑一聲,搖頭嘆氣,“算了,我就是個沒念過多少書的武將,你這個文官都不愁,我愁個屁”
把這事兒扔在腦后,梁千山心中一松,又打趣蕭景曜,“你這表現,還真不像個文官。讓那些滿嘴之乎者也的腐儒們見了這邊的混亂,怕是他們當場就要跳腳破口大罵。”
三綱五常全都扔了,簡直挑戰儒生們的三觀。
蕭景曜卻道“腐儒是腐儒,不能代表天下所有的讀書人。有些心胸寬廣的大儒,眼中得見天下蒼生,并不拘泥于男女。比如大儒孔維德,身為孔子后人,卻為女子發聲,知曉女子不易,倡導男女平等。這等心胸,豈是腐儒能比的”
便是蕭景曜上輩子的時空中,也有思想家為女子發聲,提倡男女平等。比如明朝的李贄,在別人說“婦人見短,不堪學道”時,憤而駁斥,言明男子可以外出,見識更廣闊的天地,女子卻被困于后院,被迫沒了見識,并非是女子先天不如人。不僅如此,他的講學,女子也能來聽,在兒子死后勸兒媳改嫁,并不讓兒媳為兒子守節。
他當然是那個時代的異端。但他依然在為女子鳴不平,讓人知道女子有多么不易。誠然這只是他學說中的一部分,但在封建時代,能有這樣一位跳出既得利方的思想先驅,是多么難得的事。
而大齊的孔維德,在男女平等上,提出的觀點和李贄極為類似。
不過孔維德更強勢,他的儒學學得十分扎實,辯經從來就沒輸過,即便是孔家如今的家主都辯
不過他,是當之無愧的現今儒學第一人。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第一人,最后提出來的思想,很多都要被正統儒學視為異端。
這就很讓儒生們難受了。
更難受的是,在儒學上,儒生們聯合起來去找孔維德辯經,還是辯不過他
專業領域被大佬吊打,還能對大佬指指點點什么呢只能咬牙切齒回去刻苦讀書,爭取哪天在辯經上贏過孔維德,才好出這一口惡氣。
梁千山聽說過孔維德的名號,卻不知道孔維德的思想。被蕭景曜這么一說,梁千山都忍不住擔心起孔維德的生命安全,“孔先生這般,真的不會被憤怒的儒生給打死嗎便是孔家,都容不得他吧”
蕭景曜瞥了梁千山一眼,“這你就多慮了,孔先生雖然離開了孔家,但孔家并未將他除名,依然是孔家人。”
梁千山松了口氣,又皺起了眉頭,“但沒有家族助益,孔先生的生活怕是過得較為拮據。”
蕭景曜的眼神更奇怪了,輕笑著解釋道“孔先生生財有道,不管去了哪一處,都能賺到許多銀錢,離開時又將銀錢散盡,為窮苦人家做了不少善事。到了下一個地方,又繼續賺錢,離開時再繼續散財。胡閣老還曾經向孔先生請教過經濟民生上的學問。”
也就是孔維德一心做學問,無意出仕。不然的話,就憑他這一手賺錢的本事,一個戶部尚書之位肯定跑不掉。
梁千山聽得目瞪口呆,合著他在這里擔心這擔心那的,在大佬眼里,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問題
大佬不愧是大佬,是他想太多。
蕭景曜提到這位大佬,話也多了不少。主要是這位的經歷也十分傳奇,什么七歲作詩過目成誦之類的,都是小兒科,人家不到十歲就能注四書了,順帶還挑出前幾位給四書做注的大儒的一堆錯處,驚呆大齊所有讀書人。
妥妥史書中記載的天才模板。
梁千山佩服孔維德這樣的人,但一想到未來歐洲的風氣傳到大齊后,正好就讓孔維德理論聯系實際了,梁千山就一陣腦殼痛,不敢想象未來會是怎樣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