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景曜不動聲色地翻賬本,耐心地將這五年的賬本全都重新查了一遍,將所有錯漏之處都整理成冊。
戶部本部的官員看到蕭景曜查賬本都出了一身冷汗。沒辦法,蕭景曜那個抄家總督的名頭實在太響亮。當初,蕭景曜的成名之戰就是當巡查欽差去往各州查賬。現在成了戶部尚書,眾人再次看到蕭景曜動賬本,不管心里有鬼還是沒鬼的,背后都是一陣涼意。
想想蕭景曜往日的戰績,一查賬,查出來的從來都不是什么小事情,拔出蘿卜帶出泥,指不定就要殃及到他們這些小池魚。
心里有鬼的就更不用說了,恨不得現在能有顆后悔藥給他吃下去,回到幾年前,就算別人給他再多的好處他都不會配合別人在賬目上做手腳。
在做賬這方面,誰能比蕭景曜更厲害早些年落馬的那些貪官,哪個不是做假賬的好手,逃過蕭景曜的法眼了嗎動過手腳的官員現在就是后悔,每天都戰戰兢兢的,生怕蕭景曜哪天突然變臉,讓人將他們打入大牢,然后熟練地給他們安排上抄家流放套餐。
有人灰心喪氣之下,已經著手安排讓家眷離京,或者是單獨送走某一個孩子,給家里留一兩個血脈。
蕭景曜卻一直按兵不發。不是蕭景曜不想發作,而是這里面的水,比蕭景曜想象中的還要深。深到什么程度呢哪怕是永嘉帝,也不能一下子莽過去,將這幫團體全滅。
因為這是觸及到了整個官員階層利益的大事。
隱戶這種將自己名下的田地都掛在別人名下以求避稅的行為,蕭景曜簡直不要太熟悉。當初蕭景曜中舉中進士,蕭家本家也有人提出想把他們名下的田地都記在蕭景曜名下,然后給蕭景曜交點租子,只是蕭景曜沒有答應。但朝中這樣做的官員,絕對不少。
官員名下都有可以免稅的田地,或者說,只要有功名在身,就能享受到部分田地免稅的待遇,只是田地免稅數量多少的區別。
按照大齊的律法,秀才名下可以有三十畝免稅之田地,舉人一百畝,進士能免稅的田地更多。進入官場,自然是官職越高的,待遇越好。
同時,大齊對官員也有所限制。一是不許官員經商,二是不許官員在任地置辦房屋和田產。這兩條規定都是防止官員以權謀私與民爭利的,十分有必要。但大齊給官員的待遇也足夠優渥,除了豐厚的薪俸之外,還有朝廷給的伺候的仆人,也算是百姓的徭役的一種,要是官員不想要人伺候,還能折算成銀錢。
總而言之,在大齊當官,待遇絕對不低。
最要緊的,還是官員們名下可以免稅的田地。
原籍回避政策,官員們不能回老家或者在離老家很近的地方做官,也不能在任上買田地。那官員們名下的免稅田地數量,有時候根本用不滿。這時候,族里的人求了過來,或者是別人故意攀附,請求成為官員名下的佃戶,給官員交一筆比朝廷賦稅更多的租子,官員們能不心動
成為隱戶,一是百姓實在不想交
那么多稅,也不想服徭役。或者是碰上荒年根本活不下去了,帶著所有的田地去投奔個主家,不然的話,很有可能,他們的田地會被人另一波黑心的人用極低的價格買走。
土地的所有權一直是華夏這片大地上經年不衰循環往復的權利游戲。不管開國的時候如何,最后,百姓們手中的土地,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再次流入到豪紳官員等人手中。而后,失了土地的百姓們活不下去,一波又一波的農民起義再次開始,最后結束這個腐朽的王朝,新王朝最初還是會將部分土地分給百姓們,看起來好像是安撫住了百姓。實則過不了多少年,百姓們手中的土地又會流入到地主階級手中。
就和資本天然逐利一樣,農耕文明中,地主階級總是想要掌握更多的土地,這才是必要的生產資料。
甚至有的官員仗著朝廷查得不嚴格,大肆收隱戶,一點都不在意,自己名下的田產,已經遠遠超過免稅的部分,但因為他手段了得,朝廷竟然也沒有收他這些多出來的田地的稅。
蕭景曜查賬時遇到的最大的麻煩就在這里,每個涉事的官員涉事的方式各有不同,漏稅的數目也不相同,又加上這幾年間,有人還有官職變動,賬目就更加繁瑣。蕭景曜統計這些賬目,算出來他們最終該給朝廷補的稅的數目,就算了整整五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