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朝的醫官最高級別稱為“大夫”,其次是“郎中”,都是通過醫官署的考試的,屬于持證上崗,而其余走街串巷的赤腳醫生則被稱為游醫。
像是之前為辰哥兒看診的荀大夫便是從游醫到郎中,從郎中到大夫,一步步考上來的。
這期間從游醫到郎中用了三年,而從郎中到大夫卻是用了六七年的時間,同科舉一樣,他們是另一種形式的科舉。
一個醫官的巔峰是考入太醫局、翰林醫官院、太常寺太醫案等處,其次便是去一些私家的醫館、醫坊。
大相國寺附近的醫館乃是整個洛京城最大的私家醫館,醫館的郎中出診費不低,對普通人家來說已經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但對富貴人家來說,卻是不夠了,大病小情那都得是請資歷深的大夫出診。
而真正的權貴階層是不屑于請私家醫館的大夫出診的。
老太太沒有想到娘家人已經到了如此地步,又問了侄孫徐正元的事,提到兒子,徐承望痛不欲聲,言說元哥兒是被人冤枉的,但苦無證據證明清白云云。
老太太身上帶的銀子不多,三十多兩全都給留下,又告知大嫂她會請大夫過來給哥哥看診,之前給玉郎看病的郎中如今在太醫局頗有聲望,與宋家也算是舊識,應當能請得動。
另外,元哥兒的事,她盡力一試。
李氏抱住老太太痛哭,徐承望絕望的雙眸中閃現出一絲希冀,他現在已經不期望元哥兒的前程了,就算不能還孩子的清白,能保住一條命也是好的,十個流放,九個亡,那流放也就等同于送死了。
從徐家出來,老太太沒有回家,吩咐李把式直接去大相國寺,她要買些禮物,去拜訪曾給玉郎看診的鄒大夫。
雖說當年鄒大夫與玉郎交情不錯,可這么多年不聯系,對方的身份地位更是不同以往,已經升任為太醫局的提舉大人,老太太心里也沒底,可為了哥哥,也只能厚著臉皮走一趟。
宋家。
秀娘本來答應小孩要帶他出去玩,結果姜氏給她送來一個新鞋樣,是眼下洛京城最流行的童鞋款式,秀娘來了興趣,只顧著興致勃勃研究鞋樣子,沒把對小孩的承諾放在心上。
給小孩做雙漂亮的鞋子,不比陪他出去玩要好得多。
至于尊重小孩子的想法這種念頭,秀娘根本不可能存在,不止秀娘沒這種念頭,整個大夏朝怕是也找不出幾個人認為孩子的想法更重要。
小孩肯定要聽爹娘的話,爹娘為孩子好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實際上宋三郎照顧宋景辰的想法,也并非出于什么先進的育兒理念,實際上他腦子里一樣全是封建糟粕那一套,跳不出自身局限以及時代局限。
他之所以尊重小孩的想法,一是因為他就喜歡寵著宋景辰,不想讓兒子不開心。
二來,他是有意識在培養孩子的主見,你只有把小孩說的話當回事兒,小孩才會把自己當會事,會有自己獨立的主見。
而宋景辰小孩也在長期與爹娘的斗智斗勇中,摸索出自己的經驗來,對付他爹娘小孩采取的是兩套策略。
小孩沖娘親撒嬌得到的正向反饋太少,慢慢他就琢磨明白了,對付娘親不能用撒嬌,要態度乖巧地反復念經,搞到娘親崩潰不耐煩了,你想要啥娘親都會說好好好,娘真受不了你了,聽你的,都聽你的,快別叨叨了。
對付他爹就不一樣了,跟爹撒嬌耍賴,十次有九次半都能被滿足,得到的全是正向反饋,宋景辰就明白了他爹最吃撒嬌這一套。
所以在趨利避害這一點上,小孩遠比成人玩得更溜,成人可以自力更生,小孩則只能通過控制大人才能達到目的,他可知道怎么做才對自己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