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宴安問他在家中可有讀什么書,宋景辰眨巴眨巴眼,道“我爹爹有讀書,因為我爹爹要考秀才,我都陪著我爹讀書。”
他那意思大概是我雖然沒有讀書,但我就站在了離書本很近的地方。
陳宴安被他逗樂了,捋著胡子笑問“原來如此,那你爹爹可有教你些什么。”
宋景辰點點小腦瓜,“昨日晚上爹爹給辰哥兒講厚德載物,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
三歲半個小娃能記住這么長的句子,陳宴安不由微微驚訝,他道“辰哥兒可知道此話何意”
宋景辰道“辰哥兒知道,是告訴大家德性很重要,就像土地的德性是滋養萬物,所以土地上面萬物生長,周文王有德性所以天下歸心,劉備有德性,所以能吸引來諸葛亮這樣聰明的人愿意為他做事。”
想了想,小孩又道“土地滋養萬物卻而并不認為自己就得是萬物的主宰,可正因為它不索取萬物,所以萬物愿意歸附他,回報他,他不認為自己偉大,才能成就了偉大。”
小孩看了身邊宋三郎一眼,道“我爹爹和我娘親就是厚德載物,爹爹和娘親生我養我,全都為我好,卻從來不向辰哥兒邀功,也不告訴辰哥兒他們有多辛苦,我都睡著了又睡醒了我爹爹還為我扇風呢,我娘親給自己花一文錢都會心疼,給辰哥兒花多少錢都愿意。”
小孩說完,眼睛眨了眨,補充一句“先生也是厚德載物,所以全洛京城的讀書人都想到先生的書院來讀書。”
“辰哥兒也想要讀書了,先生你說我過完節來呀,還是過完節再過兩天來呀。”
陳宴安簡直被小孩一番話驚到了,先不說他的記憶力有多好,觸類旁通的領悟力有多強悍,就單論小孩說話的邏輯和條理性,就足夠叫人驚訝不已。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小孩還能學以致用,不光能學以致用,還用得相當之的巧妙。
你就看他剛才這段話,先是以土地和歷史名人為范例,把厚德載物的含義和重要性給你解釋的清清楚楚。
接著他又舉他自己身邊的例子,告訴你他對厚德載物的理解,順便夸了爹娘一把。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孩還自然而然地順著他自己的話夸贊了自己這個先生,你以為這就完了
人家的重頭戲在后頭
呢,他前面夸了你厚德載物,后邊就說他想來你這里上學,你若不讓他上,那你就不是厚德載物之人。
你以為他只是堵上了你拒絕的理由
他還給你設定了具體期限,中秋節過后,還是中秋節過后的后一天,你自己選唄。
陳宴安服氣,服氣宋三郎倆口子真會生,作為先生,天道酬勤是他掛在嘴邊勉勵學生的話,其實他心里門清,天道酬勤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總有那么一小撮人是例外。
小孩自己都把話說到這兒了,宋三郎趁機同陳宴安說起想把小孩送到陳宴安那數理班的事,主要小孩自己喜歡搗鼓各種東西,在家是自己一個人玩,到了陳宴安的數理班有一大堆小孩陪著他玩。
宋三郎始終相信把小孩放進人群中,會對兒子的成長有好處,不要看孩子們年齡小,亦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陳宴安自然是萬分樂意,不過他同宋三郎一樣,考慮到小孩年齡小,也擔心再把小胖娃累瘦,覺得讓小孩下午過來上課比較好,這樣的話,小孩上午還可以多睡會兒。
宋三郎心中感動,亦為辰哥兒高興,無論是蕭衍宗還是陳宴安,都是真心愛護辰哥兒之人。
上學的事正式敲定,陳宴安留爺倆一塊吃午飯,宋三郎知道眼下快過節,定會有不少人前來拜訪陳宴安,委婉推辭掉,爺倆出來時,陳宴安的回禮全是小孩愛吃的各種小點心糖果之類,又送了小孩一本自己珍藏的算經,一本開物元稿。
爺倆回到家中已經晌午,秀娘說老太太想明日帶著睿哥兒辰哥兒去伯府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