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是無藥可救,宋三郎也不吝嗇幫娘倆一吧,不看大人看孩子,他自己有了辰哥兒以后,對小孩子總是會有莫名的同情心。
大夏朝的律法規定,丈夫賣妻賣兒的情況下,可判和離,但有個前提條件,雙方自愿,若是丈夫不同意就比較麻煩,麻煩是麻煩,不代表不能解決。
對付無賴和地痞自然不能用文明人的辦法,柱子爹不聽話讓他聽話就好了。
在宋三郎的操作下,兩個人最終和離。
做好人的難處就是要好人做到底,既然把娘倆從火坑里救出來了,能遠離那個禍害最好,三郎又操心把柱子娘介紹到陳宴安的書院食堂里做幫工,管吃管住也不用擔心男人過來騷擾。
順便他給陳宴安提了個建議,不是要培養算學理工人才嗎,從娃娃抓起多好,小孩子創造性強,不比招那些思想固化的大人好。
一語驚醒夢中人,陳宴安恍然,是呀,他怎么就沒想到,干嘛非得要招那些有讀書底子的人呢。
為何不能從零開始培養
宋文遠的腦袋瓜實在夠用,自己咋就想不到人才其實可以從娃娃培養呢。
農林牧副漁這些本來就是與老百姓息息相關,這要免費教授給平民子弟吃飯的本領,來的人還不得趨之若鶩呀,各種聰明伶俐的小孩還不是任他隨便挑選
雖說這培養周期長了點,可他要做的本來也是一件長長久久利國利民的事。
關鍵小孩子不是家里的勞動力,還不用他給發工錢上桿子求著人家來學,這不就節省下一大筆開支。
如此一想,不能再妙啊。
宋三郎能想到,也是受自家兒子啟發,茂哥兒給小孩挖了條小水溝,現在小孩圍繞著一條小水溝,都快建成一座城池了。
他擔心下雨會把孩子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城池給沖塌,還特意給搭建了頂棚,給挖了排水溝和蓄水池。
陳宴安對宋三郎的建議高興歸高興。問題是得先把書院給建起來才行。
陳宴安問宋三郎,有沒有什么能賺到錢的好法子。
宋三郎無奈攤手:“最賺錢的法子,您比我心里不是更清楚。”
陳宴安一甩袖子:你爺頭的,老子要想同流合污至于窮成現在這德性。
宋三郎忙點頭稱是“您說得對,想要站著把錢賺了,確實不容易。”
陳宴安嘆了口氣,對此不想多說。
從陳宴安府里出來,宋三郎走到自家胡同口,迎面遇上家里幾個小的,茂哥兒抱著兒子,身邊還跟著睿哥兒。
“你們幾個這是要去那兒”宋三郎伸手接過兒子,問茂哥兒。
宋景茂道“他們兩個想要做出一條真的貨船出來,我帶他們去買些材料。”
宋三郎“真的貨船”
宋景茂忙笑著解釋道“不是三叔想的那樣,就是小孩子的玩意兒。”
“不是小孩玩意,是真的大船。”宋景辰朝著他爹認真比劃,“爹,我要買一根很粗很粗的竹子,爹幫我鋸成一截一截,再幫我把一截一截的竹筒劈成兩半,這樣船底不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