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辰哥兒已經剃過兩次光頭,按照習俗,剃三次再長出來的頭發才最好,就差一次,不剃總覺得少點兒啥,別扭得慌。
宋三郎同秀娘的心理一樣,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剃三次長出的頭發就最好,但就差這么一次了,總覺得若是不剃,前面兩次就白白浪費了。
倆口子對視一眼,達成共識。
宋三郎轉移話題“給他用紅色帶鈴鐺那根發帶扎頭發吧。”
宋景辰不樂意,“人家姑娘家才用紅色呢,我又不是姑娘,給我用紅色干嘛,不要帶鈴鐺的,小屁孩才用鈴鐺,我不要那么幼稚,就用銀色流蘇那根吧。”
“你還挺難伺候唄。”秀娘抿著嘴兒笑。
宋三郎也笑。
宋景辰不好意思,非要自己給自己扎頭發,鬧哄半天,綁了個四不像,最后還得是秀娘幫他在囟門兩旁綁了兩個鵓角。
扎完頭發,秀娘又忙著給小孩找衣裳穿,踏春祈福的人多,萬一要碰上三郎的同僚家眷啥的呢,得給孩子穿得體面些。
小孩唇紅齒白,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像一汪清洌的水,在濃密又細長的睫毛下活潑地撲閃著,秀娘本就俏麗,一番打扮,更顯風情,看著煥然一新的娘倆,宋三郎唇角含了笑意,過來牽了兒子,往外走。
秀娘又拿過銅鏡瞧了瞧,劉海還有點不大滿意,忙又拽過牛角梳又整理了兩下,這才匆匆追著爺倆出去。
用過早飯,一家人坐上馬車出了門,馬車走到胡同口,秀娘忽然想起一事來,給小崽子準備的吃食一著急忘記帶了,秀娘要下車回去取,被宋三郎攔住,“山里寺廟外面一條街都是賣各種吃食的攤子,餓不著他。”
盡管現在才剛開春,草木還沒有明顯返青,憋悶了一冬天的人卻早已按捺不住跑出來踏青,這個時節不叫踏春,叫做尋春,去山林里尋找春天的蛛絲馬跡,作詩吟誦,正是文人們最愛做的事。
女子們則喜歡去廟里祈福。
是以,去往郊外的官道上,來來往往的車馬絡繹不絕,宋景辰好奇地扒著車簾往外看,“爹,好多馬車,都是去祈福嗎”
“嗯。”宋三郎點頭。
宋景辰“為什么都是有馬車的人去祈福,沒有馬車的人呢”
秀娘隨口接道“沒有馬車的人都忙著干活賺錢呢,哪有閑功夫去山里祈福,再者說了,這祈福得要給廟里香火錢的,不是誰都舍得。”
說到這兒,秀娘轉向宋三郎道“三郎,你說咱們捐多少香火錢合適呀郭大有家的說靈溪山的財神最是靈驗,她們家每次都捐不少。”
宋景辰皺眉道“捐錢多,不就說明家里不缺錢嗎,不缺錢還要給更多錢,那豈不是很不公平”
秀娘道“傻小子,錢還有誰嫌多嗎當然是越多越好呀。”
宋景辰“那沒有錢的人怎么辦”
秀娘“就像爹娘以前一樣啊,好好干活,想辦法賺到錢。”
宋景辰撓頭。
宋三郎攬過兒子,笑道“好了,小腦瓜想那么多干嘛,你不是財神爺,就不要操財神爺的心。”
宋景辰靠進宋三郎懷里,眨巴著大眼睛道“有福氣的小孩必須要有一個好爹,有福氣的娘子必須要有一個好夫君,爹爹就是辰哥兒和娘親的佛。”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