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時節,天高云淡。
陽光與淡淡的桂花香一道灑入艙內。
江玉珣說完還沒來的及忐忑。
應長川已經輕聲笑了起來,并饒有興致地問他“那愛卿以為,什么官職最為合適呢”
什么官職
江玉珣下意識認真挑選了起來。
怡河之事與宮變過后,單單是“三公九卿”里,就多了三個空缺。
但是九卿之位太高,顯然不是我現在應該考慮的事情。
至于九卿之下
等等應長川到底是在和我開玩笑,還是認真的
想到這里,江玉珣終于后知后覺警覺起來。
來不及與對方客氣,他的嘴巴已經快一步真誠道“臣以為,尚書令一職似乎比較合適”
江玉珣只要閑來無事,便忍不住仔細考慮“升官”這個問題,和他被拖欠的三年俸祿。
并還因此詳細了解過大周官制,與朝堂上有什么空缺。
“尚書令”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下屬官員。
尚書令原本負責傳達、記錄詔命章奏,和侍中的工作內容有些相似。
后來職權漸重,逐漸發展成為總攬政令的長官。
江玉珣目前所處的這個時代,正處于尚書令“權力漸重”的過程之中,其職權模糊、可大可小。
聽聞此言,應長川隨之挑眉“愛卿考慮果然周全。”
此刻,天子那雙煙灰色的眼瞳中沒有半分不悅,就像是江玉珣的話全在他意料之中那般。
古往今來,朝臣莫不是晦跡韜光、謹小慎微。
無論背地里搞什么勾當,明面上都要裝出一副無欲無求的模樣。
江玉珣倒是完全與這些人反著來。
他似乎并不畏懼暴露自己的野心。
皇帝率人南巡的事情雖然沒有提前聲張,但現在已經傳遍了辰江平原。
如今有許多人知道,朝廷來的人手里有此前從未見過的新農具,并四處打聽起了其制作、購買之法。
沒過多久,這群人終于被統一聚集于各地官府之外。
除此之外,那些被遣回原籍的流民,也被官兵帶到了這里。
看到官府前擺著的東西,眾人忍不住竊竊私語起來
“快看那個就是江大人說的耘蕩。”
“旁邊兩個又是什么”
“這,這個我也不知道”
等人足夠多時,終于有官員自門內走了出來。
桃延郡人一貫不怎么認官府,可是今日見到身著官服之人,他們竟不由自主地安靜了下來,甚至屏住呼吸,無比期待地朝著前方看去。
等人群安靜下來后,大周官員終于清起了嗓子。
他先介紹地上那三種農具的名字,示范其用法,接著才提高聲量說出此番目的。
這些新式農具皆由朝廷制造,現下數量有限。
春耕前朝廷將會在各地官府附近設立學堂,教授“精耕之法”,只有學會、懂得基礎耕種方法的人,才有資格以低價將其買回使用。
在春播正式開始之前,百姓難以用肉眼看到“精耕細作”的好處。
但是農具的效率卻是肉眼可見的。
水田收割后就要除草、松泥。
屆時耘蕩就能夠派上用場。
消息傳出的當天,辰江平原上便有無數百姓將自己的名字報給了官府,唯恐自己慢人一步。
自折柔騎快馬,最多兩天一夜便可到達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