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越是這樣的天氣,便越是要小心。
等江玉珣和薛可進走回田地邊的時候,士兵已經推著推鐮來到了此處,并于田間勞作了起來。
雨還沒有來,江玉珣索性放下雨傘直接走入了麥田之中,仔細朝士兵手上的東西看去。
“推鐮”是一種收割用的農具。
它由木頭制成,一端為方便手持的長柄,另一端則有兩個叉。
鐮刀就被鑲在那兩二叉之中,且被一橫木連接。
“見過江大人”
“不必多禮,”江玉珣趕忙道,“先忙吧。”說完便把前面的地方給他讓了出來。
“是,大人”收割一事無比緊要,士兵向江玉珣行了一禮,便推著推鐮向前而去。
推鐮的橫木兩側裝有木輪,推起來非常方便,不過轉眼他便已向前走了幾米。
木輪緩緩碾過早已整好的田地,伴隨著木輪的動作,金燦燦的麥稈被攔腰截斷,整整齊齊地躺在了田地之中。
看到這里,江玉珣的心中都不由稱奇。
推鐮果然和古書中記載的一樣好用,不愧為歷史上最早的收割機
薛可進不知在什么時候也走下了麥田,他不由贊嘆道“推鐮收割出來的麥田格外規整。”
接著看了一眼不遠處坑洼的麥田,有些無奈地笑道“各位大人忙了半天,還不如這推鐮分秒之功。”
他的話語間滿是感慨與贊嘆,顯然也在為推鐮的
效率所震驚。
江玉珣彎腰撿起一段秸稈,末了站直了身,無比真誠地對薛可進道“推鐮的制作真是多虧了薛將軍和勤務處眾人。”
“推鐮”這東西到現代史早已失傳,只剩古書殘卷中留有幾張圖紙。
由于不曾見過實物,江玉珣對其結構的概念也不太清晰。
故而他并沒有將圖紙交給田莊中的工匠,而是直接送到了薛可進的手中,交由軍械勤務處來研究、制作。
江玉珣沒有想到,軍械勤務處根據圖紙反復試驗,最終竟真的趕在夏收之前將它做了出來
經過反復試驗打磨的推鐮,不但工作效率高,且真的如古書中記載那般“勝輪走坡”以及“便于收斂”,可以運用在土坡與山地之上。
不只怡河平原可以用,辰江兩側新開出的水田同樣可以
原本挺立的麥稈在此時整齊地鋪在了地上。
遠遠看去,如一大片明黃色的地毯,覆蓋了整片田野。
“哎你看你這話說得”薛可進趕忙搖頭說,“若不是江大人的圖紙,我怎么能做出這東西來”
“這都是前人之功,我只是憑借印象畫出它的大概形貌而已。”江玉珣不由解釋道。
薛可進當即笑了起來,并真情實感地贊嘆道“推鐮的圖紙頗為復雜,單單是記得它便已很不容易了。”
五六名士兵同時推著推鐮走過田地,背后還跟著兩人整理秸稈。
不消片刻,原本金燦燦的麥田便只剩下了一堆硬茬。
眼前的景象徹底變了個樣
應長川有意讓原本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官員學習農桑之術,并讓他們長些記性。
但無論是他還是服麟軍,都不會用珍貴的糧食來開玩笑。
早在安排眾人來此收麥前,天子便已有了安排。
大風忽起,原本徘徊在山邊的烏云迅速蔓延至服麟軍上空。
莊有梨等人也在這時用過午飯,急匆匆地趕回了田邊。
看到眼前場景,他們不由目瞪口呆
“我們,我們是不是回錯地方了”
“剛才這田里還都是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