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人”來自桃延當地,名叫“梁志為”的官員立刻點頭,把江玉珣的話記了下來。
溪口城內能燒炭的東西幾乎都集中在這里,除了最常見的炭盆以外,還有一種名叫“燎爐”的取暖用具。
它由“蓋、釜、罩、爐”四個部分組成,除了取暖以外還能用來燒水做飯。
此時立在學堂另一角的燎爐上便“咕嘟咕嘟”地燒著熱水,爐上的水蒸氣被風吹著散向屋內。
看到這里,本打算離開此處的江玉珣不由停下腳步。
水蒸氣是向屋內飄的,這便證明燎爐處于房間的上風頭。
江玉珣趕忙再提醒他,“還有這個燎爐也要換個位置放,不能落在上風口。炭火里的毒氣無色無味,百姓若是中毒很難發現。”說著他便緩步離開了此處。
往年的桃延郡還冷不到用炭火取暖的程度。
當地官員也對“燒炭容易中毒”這件事沒有太大的概念。
聽到此處梁志為不由后怕起來,他趕忙行禮說道“往后下官每天晚上都會派人定時去屋內檢查。”
說著兩人已經重新走回了雪地中。
江玉珣一邊注意腳下雪地小心保持平衡,一邊與他掰著指頭細細數道
“中毒后人非常容易頭暈眼花、惡心想吐,再嚴重一點還會胸悶氣短,意識錯亂。檢查時若遇到百姓睡覺不起,定要再仔細觀察情況,絕對不能坐視不理。一會我再將太醫叫來,詳細講述一下癥狀與應對的措施。”
古代交通并不發達,大部分人一生都生活在固定的地區。
常常會出現“身邊即世界”情況。
比如說此次從昭都來的眾人,便默認了桃延郡眾人懂得炭盆應該如何使用。
想到這里,江玉珣不禁有些慶幸。
還好自己來這里詳看了一番。
“好謝江大人提醒”梁志為立即轉身向江玉珣行了一個大禮,同時忍不住吸了吸鼻子,“若江大人不說,或許真的會有人中毒出事釀成大禍。”說到這里,他便不由自主地后怕了起來。
梁志為的年紀看上去與莊岳差不了多少,見他在雪地里向自己躬身,江玉珣連忙把人扶了起來“梁大人不必行此
大禮,南北氣候有異,我們這次來桃延為的便是此事。”
對面的人笑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輕輕搖頭道“江大人來,我們心里也是有了底。”
江玉珣連忙擺手推辭了起來。
梁志為所言并無半點夸張,江玉珣年紀雖輕,但自南巡開始眾人便已對他心服口服。
見他和天子同來桃延,原本慌亂不已的眾人忽像吃了一顆定心丸般平靜了下來。
而他也的確如主心骨一般,支撐著眾人繼續前行。
官道還有一個多時辰才能清理出來。
除了還在處理軍務的應長川外,其余人都選擇在船上短暫休整、回溫。
而江玉珣則帶著幾名玄印監,還有梁志為一道慢慢地朝遠離太守府的地方而去。
他原本只是想看看城內那些垮塌房屋還有沒有修整的可能,但沒想到離開太守府后沒多久,竟見一駕馬車緩緩地駛過了長街。
桃延郡所處地區百姓生活相對艱難。
全郡上下只有零星幾人能夠駕得起馬車。
可眼前這駕馬車不但看上去非常新,拉車的馬體格也極為健碩,與整座溪口城的氣質格格不入。
馬車門窗緊閉,看不出里面究竟有沒有人。
站在街角的江玉珣壓低了聲音問“這是太守府的馬車嗎”
“回江大人的話,臣似乎從未見過。”梁志為的表情也突然嚴肅起來。
“好我知道了。”
溪口城外的官道早已經被樹木堵死,只有水路勉強可行。
毫不夸張地講,此地完全是一座孤島。
除此之外,溪口城內地面上覆蓋著一層堅冰,別說是馬車了,人行走起來都非常困難。
來這里一天一夜,江玉珣還是第一次見到有車駛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