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正式推行之前,還要先完成對國庫與糧倉的清點工作。
得知應長川要前往寧平倉,查看倉內具體情況后,奔著棉花來的若固一行人也跟著他一道去了位于昭都城郊的倉城。
這個時代的馬車坐著并不舒服,遇到坎坷不平處便顛簸不已。
有了更為穩固、舒適的“橋型鞍”后,越來越多的人棄車騎馬。
最近正是昭都最宜人的時節。
在江玉珣看來除了克寒王子若固那道不斷徘徊于自己與應長川之間的古怪目光以外,騎馬而行總體而言非常舒服。
克寒貴族的衣物大多由羊毛制成,在春季的昭都顯得過分厚重。
在去寧平倉前,若固一行人便換上了正風靡于大周貴族之間的棉布衣袍。
一路上他都在稱贊身上衣袍舒適,并忍不住將其與絲綢相比。
按照原本的計劃,寧平倉的修建要耗費六年時間。
如今不但施工進度比原計劃快近一倍,甚至于寧平倉的設計規模也擴大了整整三分之一。
除了原本的“倉城”以外,工匠們又新挖了一條水道與怡河相連。
未來南方郡縣征收上來的糧食,將會直接通過水路直接運入倉城。
在古代,普通的百姓幾年也做不了一身新衣服。
因此棉花與棉布并不需要像糧食一樣大量儲藏、一儲多年,多是作戰略儲備之用,以防止再有像今年年初那樣的災情發生。
寧平倉內的棉儲區面積并不大,且多集中在水路兩旁。
倉庫也只是一般的夯土屋房,并不像糧倉那樣深挖糧窖。
遠遠見天子朝此地而來,守在倉外的士兵立刻俯身行禮“參見陛下”
“免禮。”應長川緩緩點頭。
“是,陛下”
應長川雖然低調,但安保并未因此而松懈。
官道兩邊早早候滿了官兵,沿途的山林與田地均有人嚴密看守。
寧平倉內更滿是身著重甲的士兵。
路過的時候克寒使臣忍不住多看了他們一眼,但下一刻注意力便被倉內的東西吸引了過去。
土夯倉庫內堆滿了棉花,遠遠望去如小丘般壯觀。
眾人目光不由隨之一亮。
江玉珣也在這個時候站在倉門前朝他們介紹了起來“若固殿下、次嘉大人,眼前這里便是寧平倉內的儲棉區”
使臣次嘉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到大周,但“棉花”對他而言還是一樣新奇之物。
江玉珣介紹的時候他聽得尤為認真,并時不時點頭。
“儲存棉花時尤其要注意防火、防潮、防霉,昭都氣候相對干燥,后兩樣問題不大,防火就成了頭等大事,”江玉珣一邊帶他們向倉庫內走一邊說,“因此大周就直接把棉倉建在了水旁。”
次嘉下意識朝河道看去,“原來是這樣。”同時緊跟著江玉珣一道向前而去。
踏入倉門的那一刻,江玉珣突然停下腳步轉身朝他笑了一下說“不過往后克寒并沒有這個煩惱,正常儲存便好。”
棉花運輸不但不方便,并且不劃算。
往后大周的棉將全部紡成紗線,甚至于制造成坯布再送往克寒。
次嘉隨之點頭笑道“的確如此。”
今日一直沒有說話的若固王子,也在這個時候仔細問起了紡紗一事。
早在來寧平倉之前,江玉珣已經與改進這批紡紗、織布機的管相君詳細了解過一番。
雖說看到眼前的少年,江玉珣便會不自覺地想起不久前那尷尬的一幕
但聽到若固的問題之后,無比敬業的他還是第一時間將備好的話說了出來。
一時間,整座倉城都寂靜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