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熊貓的遠古祖先是吃肉的,它們的消化系統還不能適應植物,植物纖維不好消化,雖然每天都要吃很多竹子,但其實很多都沒有被吸收利用,吃進去的竹筍大部分又被直接排出來,可以從糞便判斷熊貓的身體情況。
可能牛糞便中也含有部分沒消化的草料。
穆沙只能慶幸自己吃獵物的時候對內臟不感興趣,全部挑出去丟掉。
不過知道這一小點后倒是對他的捕獵有好處,來到牛群附近,這些鼠兔的活動明顯增多,而且牛群生活的地方積雪也沒有那么厚,捕獵的成功率提高。
吃完一只鼠兔的穆沙舔舔嘴角,四處張望一下,決定去河邊補充點水分。
河流還沒完全凍住,不過水冷得不行,所有魚都躲在河水深處,根本不露臉。
完全不考慮抓魚的選擇,想要抓魚不可避免要把爪子伸到河里面去,而且魚掙扎的時候,水花也會濺到身上,再厚的毛發一打濕,貼在身上也是冷颼颼的。
前段時間抓魚濕了半邊身體,回到窩里捂了半天,才把毛發烘回之前的松軟,吸取這次的教訓后,穆沙對河里的魚一點興趣都沒了。
不過河邊的一樣東西倒是能吸引
他的注意力。
穆沙蹲在河邊,來回不停踱步,看著河岸對面,面露猶豫。
如果他沒看錯的話,對面河岸邊上有一塊很好看的石頭。
問題來了,大冬天的,中間隔著冰冷的河水,他要怎么過去呢
游過去
爪子試探著往水里探了探,穆沙冷得打了個哆嗦,趕忙收回來。
不行不行,會凍成冰棍的。
搜刮一遍回憶,好像有一段的河流中有很多石頭,試著從那里應該能過去。
甩甩打濕的爪子,說干就干,穆沙向著記憶中的位置跑去。
灌木向河中伸出,垂下一半,落在河流之中,暗黃的落葉隨著水流輕微浮動,匯集在石頭與河岸的縫隙之中。
幾塊不知是河水攜帶而來,還是岸邊山頂滾落的石頭橫在河道中央,和穆沙記憶中的相符。
從這處踩著石頭一路過去,可以不用下到水中。
穆沙并腳蹲在河岸,皺起眉頭。
踩著石頭是可以過去,但有的石頭間的間隔距離,對于他一個小兔猻來說好像有點太大了吧。
對小短腿來說實在是太不友好了。
正猶豫間,一只帶著幼崽的母羚羊也來到河邊,細長的腿輕盈一躍,靈動地在石頭間蹦跳幾下,便去到了河岸邊上。
它站在對面,嘴中呼喚幾聲,穆沙身旁的小羚羊也幾下跳過石頭去到對面。
臨走前小羚羊還回頭奇怪地看了一眼,像是在說明明很簡單呀,為什么站著不動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
再怎么樣也不能被一只小羚羊看輕了吧。
穆沙活動活動四肢,當著小羚羊的面,后腿發力,跳上石頭,再接連跳躍幾下,來到對岸,路過小羚羊時,甩了甩尾巴。
單方面宣布,捍衛尊嚴保衛戰成功
接下來是撿石頭的時間。
穆沙一路小跑著返回,興致勃勃的來到了石頭處。
抬起爪子,將石頭撥動出來,放到水里洗凈表面的泥沙。
透明的石子之中幾道靈動的橘紅細紋,從頂上看過去好像幾條錦鯉在水中流動。
哇哦,比他之前以為的還要漂亮。
帶過去,給大貓看看。
說起來他都好久沒見到大貓了,算算時間,都快七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