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北境王大舉入京,待適作平整,第一件事便是籌措舉行宮宴,以慰朝臣。
其在北境時便崇以良德治域,初來帝都,凡事始更新,自是不愿同舊臣相沖,因而無論奸佞皆暫一視同仁。
以崔枕安的儲君身份,本該入住東宮,可他嫌先帝曾居在此頗為晦氣,又不樂意染他所居之處,便另僻居所,入主于禁庭外的一處府邸之中,提為太子府。
一來不受宮中約束,二來無論做什么都相對方便一些。
一入新府,崔枕安便集來先前在京城埋下的所有暗線,密談良久之后幾近深夜,這些人又被一一送回。京城,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復雜得多。
路行舟一直沒走,反而是坐在崔枕安身后屏風處的軟榻之上歪著身睡著了,方柳入門時,他才聽到動靜伸了伸腰。
“太子殿下,夜深了,您喝盞銀耳羹吧。”方柳將瓷盅放到崔枕安面前的黃花梨窄案前,崔枕安身子微挺,目光有些發沉,卻也不動。
方柳見他全無反應,便又低聲喚了句“太子殿下”
清冷的眸子這才緩緩上提,視線落在那瓷盅之上顯然意不在此,他反問道“方柳,這近兩年的時間,京城可還發生了什么旁的事”
言外之意,這回他希望方柳精明一次,能夠參透。
他時常這樣問,可是每一次方柳都細細想過再搖頭“沒有了啊,能說的那些暗線都知無不言,倒沒再聽說旁的了。”
那些傳到崔枕安耳朵里的,無非是大小官員的作風以及私營,每每皆是差不多的路數,他早已耳熟能詳。
除了這些之外,他想知道的,還有關于那個人的。
可是從未有人告訴過他一個字,他不肯提,身旁的人雖忠心,卻又缺了點靈透,每每讓他不痛快,卻又不得發作。
這次也是一樣,崔枕安面色晦暗垂下眼睫,屏風后的人看他這副模樣卻洞明一笑。路行舟在屏風后探出頭來,指著桌上那盅夜羹突然道“怎的只有你家太子的沒有我的”
他貿然開口,倒將方柳嚇了一跳,倒沒想屏風后還藏著個人,“路公子,怎么您也在啊。”
“這羹太香了,給我勾起來了。”路行舟大搖大擺的圍著那窄案打轉。
崔枕安被他轉的頭暈,加之意趣不高,將那瓷盅朝前推了半寸,“你拿去喝吧。”
“天色晚了,我就不喝了,回家睡覺去了。”讓他喝他又不肯雖,見方柳離開,路行舟揚揚手,又散漫著離開了,來去皆是一陣風,崔枕安也懶得管他。
出了殿門,路行舟將前行幾步的方柳喚住,“方柳”
方柳應聲停住,又被路行舟帶離殿前。
二人來到廊檐拐角背人處,路行舟指尖兒彈了他的額頭一下,半嗔半罵道“你小子到底什么時候能長勁啊”
“公子您是何意啊小人聽不懂”方柳捂著方才額頭被彈處,倒怪委屈的。
這近兩年間,崔枕安那欲問又止的話路行舟聽過可不止一次,他性子似滾刀肉,對于某些人想問卻又問不出口,連他這個局外人都猜到了,偏生這方柳蠢笨,一點兒都參不透,著實愁人。就算路行舟想要提點,瞧他這德行也覺著對牛彈琴,還是作罷。
“算了,你這資質,端茶倒水也就足夠了,剩下的,我來辦吧。”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