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的消息并不慢。
“不好了警長,有人在互聯網上試圖破解猶卡斯城連環謀殺案”
當地警察局的長官怔住了,這名警長是一個濃眉大眼的外國人,年齡三十多歲。猶卡斯城連環謀殺案發生時,他還沒出生。那些風風雨雨與他無關,可他升任警長之前的兩任年邁的老警長,都親自負責過此案。
這一系列連環謀殺案全美警察都知道,破獲的可能幾乎為零。
前兩任警長兢兢業業、鞠躬盡瘁都無法破的案子,到他這任,時間隔了太久,更加不可能破解。
警長心情有些不悅,幾乎繃不住穩重的表情,他平等地討厭每一個試圖舊案重啟的人。這個案子有多難全美都知道,每一次有人試圖將舊案重啟,相當于又把這個案子重新翻出來,喚醒世人的記憶,揭開他們心口的傷疤。
隨著時間推移,四十年過去了,每一次提起舊案,猶卡斯城的老人每一次都會恍惚“哦這個案子啊,破案了嗎沒破啊”
換來的是什么
家屬再一次撕心裂肺的傷痛,和眾人的萬般指責,畢竟沒破案都是誰的錯警察的錯。
警察也不想放過任何一個逍遙法外的犯罪分子,可是抓不住就是抓不住,他們也無能為力。
提起猶卡斯城連環兇殺案,其他警員心中也不爽,面色不太好看“都這么多年過去了,怎么還有人抓住這個案子不放,也許兇手早已經去世了。”
除非出現新的決定性證據,誰也不愿意舊案重啟。
畢竟對當地警察局來說,“猶卡斯噩夢”這深夜殺人魔,不僅是一場籠罩在心頭的陰影
,更是一場巨大的恥辱是他們辦事不力的象征,讓他們抬不起頭來,為了能把這個殺手追捕歸案,當年不僅出動了大量警力,聯邦調查局也介入破案。1
在1983年,他們還特地發出了一道追緝令,成立了一個破案小組,專門針對這個殺手,可惜最后結果還是一無所獲。1
小警員不知道上司在想什么,見上司緊抿著嘴唇,明顯心情不愉快,他繼續道“那個網友還說,1973年我們警方本來有一次能夠抓到對方的機會,可惜盤查過后,我們把他放了”
此話一出,警局內部一片嘩然。
這下子警長不能忍了,他從沙發坐了起來,大掌猛拍桌子,眼珠子青筋暴起“誣蔑這完全是誣蔑”
兇手在眼皮子底下都給放過了,這是在說他們玩忽職守
四十年前的案子跟他沒關系,可不代表他允許一個網友對警方辦事能力的質疑,前兩任警長有多努力,所有人都知道
小警員意識到了自己好像成了拱火份子,語無倫次“不是這樣的警長,對方說得很詳細,您還是自己看吧。”
大家坐不住了,紛紛拿出手機,登上社交平臺,查看起了那個網友的發言,本來想挑刺諷刺,隨后眾人腦子一片空白,陷入長久的沉默。
警長沒有動手,他磨著后牙槽,兀自冷笑“除非他直接告訴我們,兇手的名字,否則他這些行為完全是無意義的嘩眾取寵。”
小警員“他說了還公布了好幾張畫像您快看看吧”
正是這個行為,上了熱搜,網絡上一片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