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你的起跑。”
這里的起跑指的當然不是蘇嶼的起跑反應速度,作為一個能夠穩定將起跑反應速度保持在013秒左右的選手,蘇嶼在起跑反應速度能力上的提升幾乎已經到了提無可提的地步,但是起跑反應速度并不等于起跑能力的全部。
排除掉起跑反應速度之外,起跑階段的爆發力、力量以及起跑加速度能力都關乎著選手在整個百米賽程之中的最終成績。
“在起跑階段,你目前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你的起跑反應速度上,這一部分的反應能力為你抵消掉了與其他選手之間的能力區別,也容易讓人忽略你在起跑能力上的缺陷。”
說著,裴定山點了點特地放慢之后的一個畫面,這個畫面上出現的是蘇嶼和周宇昂兩人的起跑階段視頻記錄。
從畫面上可以觀察到,從發令槍響起的那一刻,蘇嶼的起跑反應明顯要比周宇昂要迅速,所以第一時間蹬踩爆發起跑的人是蘇嶼,而與此同時,由于蘇嶼在爆發力與力量上和周宇昂之間的懸殊,導致周宇昂雖然是在蘇嶼之后一步完成對發令槍指令的響應,但在更加強勁的爆發力和力量的條件增幅下,周宇昂的初始加速度是比蘇嶼要更為強勁的。
當然,因為周宇昂在技改之后還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新技術不適應期,同時他在個人技術的學習和理解上確實不如蘇嶼,就導致蘇嶼仍舊可以通過個人在起跑階段的技術來彌補他和周宇昂之間的起跑能力區別。
但也正因為蘇嶼通過自身的聽槍反應能力和技術上的能力彌補了他和周宇昂兩人之間原本應該更為明顯的起跑能力區別,因此在之前的比賽之中,諸多觀眾包括各個省隊的教練都沒能第一時間
反應過來蘇嶼實際上是個在起跑能力方面還需要進行大幅度提升的運動員。
“接下來這段時間的功能性訓練和整套訓練計劃雖然無法在短期內達到足夠完美的爆發力、力量提升效果,但是對你而言,這已經是這不到20天的備戰期中能夠達到提升效果的最具性價比的方案。”
對于裴定山的這個說法,蘇嶼沒有反對。
在既往的時間里,關于訓練的要求,裴定山一慣說的很少,但是關于某項訓練背后所帶來的影響卻是裴定山并不吝嗇分享的內容,就像是眼前的這一場側跑視頻技術分析討論課,即便是在備戰期訓練時間已經非常有限的情況下,裴定山也仍舊堅持讓蘇嶼了解選擇這種訓練方案背后的意義。
用裴定山的話來說就是“你需要了解自己的訓練方案,就像是了解你的身體、了解你自己的時極限一樣,只有你知道為什么、怎么做之后,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當你必須獨自遠征出戰時,當你遇到我無法為你及時解答問題的困境時,你才能憑借自己的知識來為自己解惑”。
對于運動員和教練員而言,從一而終的教練與選手其實很少,大多數選手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之中都會經歷不同的教練團隊,從一而終的教練與選手關系其實很少,因為同一個教練團隊的風格相對固定,在和運動員的長時間互相磨合、配合之后,很有可能會因為雙方的長時間合作,反而忽略掉運動員某些真正需要提升的方面和細節。
當一名運動員需要對自己的能力瓶頸嘗試突破時,往往會選擇尋找新的教練、技術團隊,或者往自己的教練團隊中引入新人,通過新人的視角來給自身的能力提升方向做出啟發。
裴定山話里的意思也很明確我會認真地幫助你,但我未必有機會一直陪伴你的成長,所以我希望,一旦遇到我不在的情況,你能夠知道怎樣解決自己遇到的麻煩。
在最初與裴定山相處之前,因為裴定山過于敏銳的洞察力,讓蘇嶼本能地對他有了一種抗拒感,但是隨著長時間的訓練相處之后,裴定山始終的從容平穩也讓蘇嶼逐漸放下了曾經的防備和抗拒。
他明白裴定山說的沒錯,教練和運動員雖然有著指導與學習的關系,但是兩者之間并不可能永遠綁定就以各項大賽為例,當中國隊出征海外時,并不是每一個選手的帶訓教練都能隨同出征的,而當選手在海外的場地出適應性問題以及競技狀態的調整過程中遇到問題時,選手所能夠依靠的唯有自己。
畢竟,就算隨同出征的還有其他教練,但一個對你情況并不了解的教練,又怎么比得上運動員自己呢
當裴定山帶著蘇嶼在觀看分析側跑視頻時,王鵬飛和周宇昂兩人實際上也是在場的,只是不論是王鵬飛還是周宇昂聽著裴定山和蘇嶼兩人之間的溝通交流,都有些懵逼得不知道應該怎么插話。
因而在裴定山和蘇嶼兩人這樣平靜坦然地溝通時,邊上的王鵬飛和周宇昂兩人也在互相瘋狂地眼神交流。
王鵬飛好家伙,他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