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作人員把分段計時器的測速桿都從倉庫里搬出來后,他還是帶著人一塊兒去了隔壁的6號館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幫忙把該做的布設工作給完成了。
同時他也把分段計時器的設置和使用方式都跟裴定山交代清楚了,另外也跟裴定山表示,如果有需要幫忙隨時喊人,這才離開了六號館。
而隨著裴定山打開了6號館,裴永勝也沒浪費場地,將原本場館中使用率叫高的一些訓練設施也在6號館重新布置了一遍,分流了部分選手過來,讓眾人的訓練空間也能更寬裕一些。
自從轉移到六號館并且啟用了分段計時器后,周宇昂感覺自己聽到分段計時器的計時警示聲時就像是巴普洛夫狗的經典條件反射實驗里面的狼狗一樣,條件反射就開始控速了。
他也終于明白,蘇嶼所說的訓練也有技巧究竟是幾個意思了。
雖然面對這個訓練方式,周宇昂總有些覺得自己像是個人形狗子,但好在他挺想的開的,狗就狗了吧,只要訓練有效就行。
還真別提,在分段計時器的輔助下,他已經完全適應了他們教練給他設置的50米速率,他們裴教練也不是他的每一次配速訓練都會開啟分段計時器的警示音提醒最初時,裴定山關掉警示音提醒時,他的分段速度都會出現較大的波動變化,但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他的配速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不只是周宇昂,蘇嶼同樣也增加了使用分段計時器的配速訓練。
與周宇昂不同,蘇嶼原本的配速能力就已經十分出色,分段計時器對他的輔助就已經不再是最基礎的平均分段速度,而是會根據蘇嶼的訓練需求,重新調整分段距離和配速,通過不同分段距離和配速的訓練,讓蘇嶼對于每一個分段距離的速度有了更加準確的認知和把握。
同時,蘇嶼和周宇昂兩人的訓練當然不只是局限于分段速度能力的訓練。
在對蘇嶼和周宇昂兩人的訓練中,裴定山引入了一個叫做絕對精準的概念,這個概念涵蓋了蘇嶼和周宇昂兩人日常的每一個訓練項,包括技術動作、力量訓練、爆發力訓練和這個分段計時訓練,所有的訓練都要求蘇嶼和周宇昂兩人盡可能地做到絕對精準。
用裴定山的話來說就是我不需要你們超量訓練,但在我給你們的規定訓練量中,希望你們可以做到我所要求的精準程度。
“訓練并不是越多越好,更精準的訓練可以給你們帶去更多的好處。”
這是裴定山從萊爾斯學院的學習中所帶回來的理念,和國內傳統教練多學多練的理念有些沖突,但這段冬訓生活中,蘇嶼也并沒有落下對訓練科學相關內容的學習,他能夠明白,有的訓練確實不是練得越多就越好的。
就以借了他們分段計時器的劉欽龍教練所帶的400米為例對于400米選手來說,乳酸耐受能力是400米選手所必備的一個訓練環節,正因為如此,許多教練都會對選手進行高強度的乳酸耐受訓練,希望選手可以在耐力上得到足夠的提升。
這個邏輯看起來是沒有問題的,但蘇嶼透過裴定山給他的另外一份測試資料發現了一個事實過量的乳酸耐受訓練其實對選手沒有好處,有可能會破壞選手的神經系統,而且大量的乳酸訓練會讓運動員的身體長時間的處于疲勞狀態中,從而影響選手在其它訓練項上的訓練效率和狀態。
適當和適度的概念,反復地會在裴定山給他的學習材料里面出現。
蘇嶼雖然覺得這很正常,但有時也會微妙地覺得,裴定山像是故意將這些學習材料擺到他面前的。
國家隊的冬訓,從十月下旬一直到3月份為止,橫跨5個月時間,也是運動員們儲備來年賽事體能的重要階段。
冬訓的時間看起來很漫長,但當冬訓接近尾聲時,又讓人覺得時間真是走得飛快。
從2017年的十月底一直到2018年的3月份,蘇嶼在國家隊度過了整整5個月的時間,這期間包括十二中的期末考試他都是通過遠程監考和電子試卷在線上作答的雖然在國家隊呆了5個月的時間,但在期末考試中,他仍舊毫不客氣地拿下了十二中初二年級的斷層第一。
十二中初二一班的班主任林正廷還有教數學的鄭華對于蘇嶼的期末考試表現非常滿意,并再一次表示,下學期咱們的遠程網課繼續不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