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前一個百米賽段已經幫助他們完成了從起跑爆發到加速的過程,出了彎道之后的這個百米賽段他們不需要再重新加速,可以做的就是盡情肆意地奔跑。
而在這個百米賽段結束之后,馬上進入的400米全程第二個彎道對于絕大多數選手來說則會是一個非常明顯的降速點,選手在這個階段因為前程的體能消耗,很有可能因為體能問題產生明顯降速當然,除了體能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這個階段選手們也進入了第三個彎道。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手繼續在第三個彎道階段強行沖刺,不僅會讓自己原本就已經拮據的體能更進一步被壓榨到干涸,更會直接影響到自己最后一個百米直線賽段的沖刺速度。
所以對于400米選手來說,第三個百米賽段往往會放緩自己的沖刺步調,通過這
種放緩步調的節奏調整,讓自己可以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也為自己最后一個百米賽段的沖刺積蓄體能。
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手們才有可能在最后的賽段中完成一個較為快速的沖刺。
也正是因為這其中的復雜變化,所以對于男子400米選手來說,對于自身節奏的掌控能力才會變成對他們自身能力的一個重要要求。
但遺憾的是,國內絕大多數的400米選手都缺乏這方面的響應能力,有許多選手根本不管什么節奏控制,他們通常是在前三百米階段就已經耗盡了自己的體能,以至于到了最后的一個直道沖刺賽段時,已經根本沒有足夠的體能來進行最后的沖刺了。
在國內,對于選手的這種400米節奏控制能力的訓練也不是沒有做,但是訓練是一回事,接受能力是一回事,總之,如今國內幾乎找不出幾個正經能控制自己節奏的選手,又或者有的能夠控制自己節奏的選手,自身的速度能力又很堪憂。
對于400米來說,再怎樣控制自身的節奏,它也是個追求速度的短跑賽事,選手的速度能力終究還是選材的一大重點。
再加上國內正經能教好400米的教練也少,就是因為這個種種的原因,國內的400米選材始終非常困難,以至于到現在為止,仍然是一副人才凋敝的模樣。
思緒轉換之間,眼前賽道上的蘇嶼已經結束了他的第一個百米直道賽段,并且已經完迅速銜接進入第二個彎道部分了。
在這個階段,就是所有選手都可能會出現的降速階段了。
只是對有的選手來說,這個階段的降速是斷崖式的突然下跌,但對有的選手來說則是一個相對平緩的速度自我控制和調整的過程。
那么蘇嶼他會是哪一種呢
在場的這些教練,尤其是劉欽龍,他幾乎是帶著全部的期盼在看著賽場上的蘇嶼的狀態的,當他看到蘇嶼進入第二個彎道階段之后,他的心跳也開始砰砰砰地緊張跳動了起來。
然后
然后劉欽龍的眼睛越瞪越大,他能夠看得出,蘇嶼在這個階段確實降速了,但是降速得并不明顯。
似乎全程的一切都在蘇嶼的把握之中,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狀態,蘇嶼的降速并沒有達到劉欽龍預想的幅度,而他明顯能夠看到,進入彎道之后,蘇嶼似乎也正借著彎道階段在調整自己的速度和節奏。
而在這一段的調整之后,隨著測試進入到最后一個直道賽段,蘇嶼的速度也開始再一次地提升
賽道旁,鄭勝、孫高樹幾人在看到蘇嶼的表現之后,也都不由得驚嘆了起來。
蘇嶼這小孩兒
他在400米上居然真的能夠做到對自己的節奏控制而且在第三個百米階段調整過自己的狀態之后,他還真能積蓄到了最后一個階段沖刺的體能和力量
當所有人看著蘇嶼在最后50米階段進入沖刺狀態之后,這一場測試似乎也已經提前有了屬于它的結論。
當蘇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