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定山聽到劉欽龍的詢問,直白道“沒什么,只是江源在今晚或許找到了他最好的狀態。”
劉欽龍“”
這話怎么說的
裴定山看著賽場上的情況,平靜道“之前江源的比賽,連續申請免跳看起來或許很有刺激的效果,但是一場好看的比賽對于選手來說,未必就是最好的比賽。”
劉欽龍和鄭勝聽著裴定山的這話,一開始有些不太明白他在說什么,但畢竟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教練了,兩人腦子一轉也都隱隱讀懂了裴定山這個話里的意思。
裴定山接著道“前期的連續申請免跳確實可以給江源節省不少的體能,但是對于他來說,也缺少了對橫桿逐步提升高度的一種更加細節上的體驗和感受。”
從每一次橫桿間隔5厘米的提升,到4厘米、3厘米、2厘米的間隔,江源體會這種間隔的機會也遠比其他選手要少,而且前面幾次試跳的免跳,對于江源來說原本也不會造成太大的體能負擔,與其說是試跳,不如說是給予他的熱身機會。
特別是這一次的亞錦賽決賽,江源原本就只需要參與男子跳高的賽事,不需要跳遠和跳高兩個單項同時兼項并行。
在這種情況下,與其在前期連續申請免跳,不如就像是現在這樣,一步步從215米的高度開始試跳,尋找最好的狀態以及對于更高高度的提升后過桿所需要的力度與把握。
也就是說,江源從215米這個高度開始試跳的做法,不僅不是他對于這一場比賽沒有把握的表現,反而是他足夠清醒、理智,并且對于這一場比賽充滿著野心的表現。
現場的中國選手區席位上,鄭勝和劉欽龍他們在聽懂了裴定山的說法之后,不由地對賽場上的少年感到越發贊嘆了起來。
畢竟像是江源這樣的少年選手,一旦知道觀眾對于他的表現有某些定式的期待之后,出于少年人炫耀的心態,往往都會愿意更突出地展示自己在這一個部分上的能力。
可江源偏偏就沒有在意觀眾們對于他的看法,只是出于最理智、冷靜的想法,來做出對于自己比賽的選擇。
在想明白這些之后,鄭勝和劉欽龍都不由得感慨了起來所以說,為什么天才選手之中往往有許多人會具備自己獨特的個性標志呢就是因為體育競技雖然拼的是身體素質,但是同時不論是在訓練中還是在比賽中,也都需要選手們對于賽事注入自己的理解。
只有真正理解自己在做什么的選手,才有可能真正達到他人所難以企及的高度。
賽場上,不僅是男子跳高的決賽還在繼續,與男子跳高的決賽并行的還有男子1500米、男子110米欄的預賽以及男子鏈球的資格賽等,但是不論是在現場還是在當前階段的網絡直播中,受到關注度最高的仍舊還是男子跳高的這一場決賽。
場外的觀眾沒有裴定山的解說,但是田汝輝和周繼明兩人作為多年的老解說,對于選手的比賽表現也有自己的理解,在經過思考之后,兩人倒是也給出了與裴定山相近的答案。
嘰咕視頻的直播解說間里,田徑迷們在跟著田汝輝和周繼明兩人理清了江源的思路之后,也不由得有些期待了起來不知道在江源這樣認真地對待比賽的情況下,在今晚的這一場亞錦賽決賽之中,江源是否能夠突破自己此前的極限,達到更好的成績呢
此時的男子跳高決賽賽場上,對于江源比較了解的暫時還只有張旭健一人,余下的選手或沒有聽說過江源的名字,或是即便聽說過江源的名字但也并沒有與江源同場參賽過,不了解江源的實際比賽風格。
張旭健打算是比較了解江源的,包括這幾天在多哈,因為同屬于一個項目,所以張旭健也與江源同在一個房間住著,只是過去在隊里還會閑聊幾句的江源,在這一次的同宿過程中與他完全沒有交流。
最初張旭健也不明白這是個什么情況,但后來某一天他忽然就想明白了孫宇航那家伙偶爾壓力大的時候也有一些臭毛病,張旭健就也猜到了這估計是江源賽前特有的狀態。
原本他還有些擔心江源這樣的狀態能不能行,直到今天的比賽正式開始之后,張旭健看著江源在215米和219米、223米的高度上都一路輕松過桿之后就知道,江源今天的狀態沒有問題了。
此時的賽場上,橫桿的高度已經抬升到了226米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