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這一場比賽的最前方是來自中國臺北的詹淳涵和來自中國隊的小將蘇嶼”
“蘇嶼目前暫時出于小組第二的位置,但是觀眾朋友們,比賽已經來到后半程,馬上就是蘇嶼的”
絕對領域時間
賽場之上,這不是詹淳涵第一次與蘇嶼同場比賽,但是在上個賽季的亞運會上,詹淳涵的對手是日本的高木明智和中國隊的詹佑銘,那個時候他雖然也感受到了來自蘇嶼的威脅,可是那時候蘇嶼帶給他的威脅感卻遠遠不如現在這一場比賽上的壓迫感
是的,壓迫感。
詹淳涵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會在一個16歲的中國小將身上感受到來自對方200米單項比賽的壓迫感。
但是在此時此刻的賽場上,詹淳涵哪怕使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卻也無法徹底地甩開第七道上的那個中國隊的小將。
甚至
詹淳涵甚至感覺,他馬上就要被第七道上的那個蘇嶼徹底超越了
這簡直不合常理他的后程能力原本就已經不弱,那個蘇嶼的后程能力卻仿佛是對他的一種次元級的碾壓
這合理嗎
事實上,如果此時從現場觀眾席的角度來觀看這一場比賽,詹淳涵就能知道,他的感覺并沒有錯隨著比賽進入到后程階段,在這一條直道跑道上,從觀眾的視角來看,蘇嶼幾乎是輕輕松松地就超過了詹淳涵。
你很難感受到那個中國隊的小將他在這一階段的節奏變化,你唯一能夠感受到的就是在最后的直線跑道上,這個中國隊的小將他的速度似乎帶著突破次元的力量,他的每一個奔跑的步伐仿佛不是踩在普通的跑道上,反而像是踩踏在虛空中,每一個步伐都仿佛是在向前瞬移
而在鄭勝他們這些教練的眼里所能夠看到的就是蘇嶼在后半程階段身體近乎完美的彈性力量,這種彈性力量和來自賽道的力量反饋以及蘇嶼的速度耐力、后程爆發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200米后半程階段這種近乎奇跡般的速度。
與400米相比,蘇嶼不必考慮后面的200米賽程,他可以在這個階段徹底地放開自己的速度,全力地向前奔馳著。
嘰咕視頻的直播解說間里,田汝輝和周繼明兩人興奮地高聲激動著,到了這會兒他們已經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更多的解說,他們只是在興奮狂歡著,為著賽場上的蘇嶼加油吶喊。
“加油加油蘇嶼沖啊”
“最后50米”
“最后40米蘇嶼、蘇嶼已經順利超越詹淳涵來到第一的位置”
田汝輝的聲音在這會兒已經因為興奮而有些嘶啞了起來,但是對于這種程度的嘶啞他已經完全不在意了,他更加在意的就是此時賽場上蘇嶼最后的沖刺
“最后30米,詹淳涵在全力追趕”
“蘇嶼、蘇嶼堅持住”
“最后2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