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很快有田徑迷冒了出來進行了一些回答。
穩穩的不好說,但是機會應該還是很大的。
中國隊是在預賽第二組上場,這一組中國隊的主要對手應該就是美國隊和加拿大隊,這兩支隊伍的4100米接力水平都在世界前十,其中美國隊的接力歷史最好成績是37秒10,加拿大隊是37秒64,都是非常強的水準了。
中國隊的話,這兩年的水平也大有提升,已經多次打開38秒大關了,但是和這兩支隊伍相比,又有一定距離。
微博上,反正這會兒比賽還沒開始,不少田徑迷和吃瓜群眾們就開始圍繞著稍后預賽第二組8支隊伍的具體實力聊了許久,包括美國隊和加拿大隊取得各自隊伍最好成績的時候,隊里的接力隊成員分別是哪些名將之類的問題都被掏了出來,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大概是因為看這會兒的討論氛圍比較輕松,于是也有吃瓜群眾探頭探腦地試探性拋出了一個問題
各位大佬們,我問個蠢問題,如果不對的話輕點噴哈
就是那個咱們國家隊的4位選手,最快的只有鄭隊的9秒83,然后是蘇嶼的9秒93和馮楚明的9秒99,詹佑銘主項目是200米,我聽說他百米也能沖到10秒以內,那姑且也算是9秒99
可是中國隊的4100米接力紀錄卻打開了38秒平均一下,每個選手需要跑到9秒50才能夠跑出這個紀錄
:3ゝ這是不是哪里不太對
這問題一出,微博上的話題底下先是安靜了一小會兒,然后默默地有人冒了出來1。
dbq,之前沒好意思說,其實我也有這樣的疑問
有疑問1
1
之前一直覺得這個問題好像有點蠢,但是我對于短跑項目確實沒有什么了解,和朋友是在看了奧運的比賽后才有了點興趣,因為知道今天馬上就是4100米短跑接力的比賽了,我倆就一起關注了比賽,結果看到大佬們討論的比賽成績,我們計算過之后就忘完全迷茫了,再加上我們倆人都是田徑小白,實在是糾結了很久也沒想明白才斗膽提問的
最先發帖詢問的博主大概是陸續看到有不少人回復1,才終于松了口氣,解釋了一下關于自己產生這個疑問的心路歷程。
這會兒網絡上的田徑迷們一開始看到這個問題也愣了一下,這會兒也終于反應了過來。
于是很快就有人冒出來回答道沒事,剛開始看短跑的人,對接力規則不了解,產生這種疑問那可太正常了。
是這樣的,我們一般情況下正常的百米短跑,計算的都是單個運動員個體,自己從起跑爆發啟動加速再到途中跑和沖刺過線這樣的一個過程,總結起來就是起跑銜接加速跑途中跑沖刺這樣的一個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起跑啟動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耗時的過程,因為選手需要從速度為0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爆發力和力量還有技巧,讓自己快速爆發進入到一個高速跑動的過程中。
但是4100米的接力賽,看似是每個選手都跑100米,實際上情況不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4100米接力賽的過程中,只有第一棒選手是從起跑器上起跑的,后三棒選手都是在跑動過程中接棒而在后三棒選手接棒之前,他們已經在接力區中提前起跑了。
在這個過程中,選手提前起跑,等于節約掉了起跑這個過程中的速度損耗,可以直接以較快的速度接棒然后用自己的最大速度來完成自己那一棒的比賽在這種情況下,后三棒選手都省去了從零加速的這個耗時,速度自然而然地就跑到了他們在個人單項賽事中所無法達到的成績。
同時,這也就是我們說實際上每個選手跑動過程不是固定的100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