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能開發的土地,政府是有規定的,被開發的面積不能超過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就香江目前的人口看,還有增長的可能,到時候會有更多人買不起屋,住不起房,生存空間會非常壓抑。”
沈靈韻的聲音很低沉,帶著沉重。
霍朝華兄妹是從內地貧窮地區來的,沈靈韻的話讓他們深有體會。
齊文賦也沉默下來。
沒有遇到霍風華前,他家就是普通的人家,要不然,當初在警署也不會因為沒有背景,沒有人脈,就被邊緣化。
還是在遇到霍風華后,他才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香江的房地產永遠都控制在政府與資本家手里,如果房價再次高漲,普通民眾就算傾盡全家的付出也根本就買不起屋。”
沈靈韻的聲音還在繼續。
“政府為了改善這個問題,修建得有公屋,雖然公物都建在偏遠,或者是地段不怎么好的地方,但也算是給普通民眾留了一份活路。”
齊文賦在警署干過,知道政府的政策。
“公屋的建立永遠跟不上人口的增長,今后香江要是發展得更好,不僅當地人口會增加,還有引進外來人才,對于人才,政府肯定是給予最好的政策優惠,但普通民眾呢”
沈靈韻輕輕問。
所有人都沉默了,因為這個話題實在是太沉重,那怕霍風華現有的身價也無法解決這
個問題,除非是政府徹底控制香江,一言堂。
但不管是霍風華,還是沈靈韻,都知道,這不可能。
香江有香江的生存方式,就算今后香江回歸了,有些模式也是變不了的。
“靈韻,商人重利,不是所有商人都愿意放棄身價財產幫助窮苦人,我相信風華也不能,只有他自身有身家財產,才能地位,才能真正為民眾做事。”一直沒說話的老太太慢慢開了口。
老人從民國到新華國,年老后又來了香江,見識過太多,對生活看得也更通透。
“奶奶,我知道,所以我想說,我們也效仿政府,從我們的盈利中撥出幾棟樓做慈善,讓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沈靈韻套用了一句禮記中的大仁大愛。
不然樓市上掙的那份錢她用得不安心。
“如果篩選,整個香江可能有很多人都符合這個條件,量太大,就算我們愿意讓出部分利益,政府跟地產商也是不愿意的,事情牽扯到利益,我們沒法特立獨行。”霍風華沒有反對,他只是說了自己的擔心。
“我知道。”
沈靈韻點頭。
別看此時的香江比內地發達無數倍,但同樣的,作為底層的民眾,也是最可憐的,政府與地產商為了保持高房價,絕對不會允許多建公屋。
沒有低廉的公屋,又買不起房,香江普通民眾大部分都是一家十幾口擠在三四十尺的空間里,吃喝拉撒睡,一點隱私都沒有。
“所以我說只撥出幾棟密集度高的樓做福利房。”
沈靈韻向霍風華解釋。
普通民眾十幾口能有個三四十尺的屋住已經算幸福,但這片土地上,還有很多只住得起上下鋪籠屋的人,他們要么孤獨一人,要么就是父母雙亡的兒童,或者是鰥寡孤獨病殘。
沈靈韻沒法關照到每一個人,但能幫上這些急需幫助的人,就很滿足。
“我同意。”
最先舉手同意的人是霍瓊華。
霍瓊華是女孩子,相對要感性一點,聽完沈靈韻的話,她鼻子早就酸澀一片,眼里也冒出了亮晶晶的淚花。
“我也同意。”
第二個同意的人是霍朝華,霍大伯愛國的教育讓他們更無私,“我我愿意捐出我所有的工資與分紅。”
霍風華與沈靈韻同時看向霍朝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