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源真人領著黃玉出了幼學堂,手上多了一柄長簫,長簫飛到半空中迅速變大,全源真人拎起黃玉上了長簫后,施了一個防風罩,隨著低吟的簫聲響起,長簫啟程朝桐扶山飛去。
一路疾行。
黃玉不是第一次被帶飛,但之前都是乘坐飛行器,不像這次,長簫怎么看都不是飛行器,腳下除了站的位置,再沒有多余的地方了,她只能緊緊拽著全源真人的衣袖,才多幾分安全感。
一路上,她都沒來得及瞧清下方的景象。
桐扶山山高千余丈,
她看過介紹,山頂分布有元嬰洞府、祖廟,山腰有金丹洞府、藏書閣、寶器閣、戒律堂、家族子弟魂燈,山腳有筑基子弟洞府、演武臺、布道場、家族丹符器陣雜五藝堂、天衣閣、七弦閣、家族宗務堂。
除此外,山腳到山腰開辟了無數靈田,山腰以上則籠罩在一片繁艷的桐花與暖融的光圈中,隱隱約約,尋不見其它蹤跡,聽說,如沒有人指引,根本找不到元嬰洞府與黃氏祖廟所在的位置。
大約飛行了半刻鐘左右,抵達到半山腰。
全源真人拎著黃玉下了長簫,長簫恢復原樣被收了起來,一只胖乎乎的白鶴從淺黃色的暖融光圈中走了出來,撲扇著翅膀停在黃玉面前,輕啄了下她的手背。
黃玉感受到白鶴的友善,試探地摸了摸白鶴的羽毛。
白鶴直接矮下了身,聽全源真人說“我送你到這兒,白鶴會帶你去山頂拜見真君,去吧。”
黃玉跨上白鶴的后背,還沒坐穩,白鶴立即撲棱著長翅膀飛了起來,嚇得她連忙雙手緊緊摟住白鶴的脖子,聽得白鶴高吭一聲,一頭扎進光圈內,朝山頂飛去,速度比全源真人的長簫慢了一些,她得以能細細欣賞面前的美麗景象。
好似在繁花中穿行。
艷麗的桐花,淺黃的暖光,形成了一幀幀絢麗的畫面,實在太漂亮了。
她伸出一只手卻無法觸摸到任何一朵桐花,唯有一種溫暖的氣息在周身流淌,直到來到一叢小竹林前,白鶴落到竹林旁邊的庭院門口,然后矮下身,黃玉動作十分麻溜地從鶴背下來。
昌明真君熟悉的聲音,從庭院里傳出來,“進來吧。”
黃玉應了聲好,推開竹門往里走,辨音識途,朝左邊望去,果然看到昌明真君坐在一株桐花樹下烹茶,于是走了過去,距離三步遠的時候,停下行了個晚輩禮。
昌明真君贊了聲不錯,招呼黃玉在她對面的椅子上坐下,倒了碗茶遞給黃玉,然后問“還記得我和你提過的義寧真君嗎”
黃玉雙手恭敬接過茶碗,連連點頭,“記得。”
“幼學堂廣場,近千年來,一直有一個傳言,義寧真君很喜歡家族后輩,會照拂有緣的新子弟,親自引其入道,這也是為什么所有新子弟未入道前,會在幼學堂廣場測驗十天。”
昌明真君繼續講道“一方面是為了檢測各位新子弟體能和文化課的進度,把進度相近的分在同一個班,方便老師集體授課,同時通過各種集體活動,增加交流,培養新子弟間的感情,使大家快速融入到家族中來。”
“另一方面,就是因為這個傳言,希冀有新子弟能得到義寧真君親引入道的機會,可惜,此前一直沒人得到,傳言也成了傳說,很少有人相信。”
黃玉聽了,沒有覺得意外,因為她之前就猜到了,“這么說,幻境中引我入道的是義寧真君的神魂。”
“不是幻境,也不是神魂。”
昌明真君否認道,“是義寧真君隕落前,散落在幼學堂廣場上的一道神識。”
“義寧真君是不世出的天才,以千歲之齡達到元嬰圓滿,沖擊化神,遺憾的是,最后身死道消,連神魂都沒留下,最后時刻,她把神識散落在幼學堂廣場,并留下了那個傳言。”
昌明真君說到這,停了下,望向黃玉的目光有些復雜,“阿玉,這個傳言后面,還有一句話,便是有緣人修為達到元嬰后,一定要去幼學堂廣場的玉像前悟道,這是前任族長留下來的話,我和令行族長都未參透其中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