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笑,紀鶴時當即忘記自己剛剛在想什么了。
“當然要”
他快步跟上去。
“這這這,這里就是史詩級電影戒杯第一幕取景的地方”
閔一凡激動地沖上前道“我靠,這個學院的學生每天都在這里吃飯學習,不是相當于每天生活在電影里嗎,也太幸福了吧”
電影戒杯,既是世界電影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當下好萊塢知名影帝丹澤爾基的成名作。
身為丹澤爾基的影迷,紀鶴時當然看過戒杯,并且十分喜愛。此時此刻,站在這里,就仿佛置身于電影里的那個世界,他情不自禁地走上前。
原來紀頂流也是戒杯粉
紀鶴時在采訪里說過,丹澤爾基是他的偶像。戒杯可是丹澤爾基的代表作,紀鶴時不喜歡才不正常,說不定就是因為戒杯才喜歡的
所以紀頂流之前想來y國是不是就是因為這個想來看戒杯的拍攝場地
但是為什么又說沒意義了呢看起來他是第一次來啊,之前并沒有來過
因為已經脫粉了
聽著有點離譜,丹澤爾基雖說這幾年產量很低,給人感覺快隱退了,但也沒有任何塌房行為,為啥脫粉不過好像也確實想不到其他原因了
對于林飛池來說,n大的基督堂學院同樣無比熟悉,自然不會有太多興趣。比起這里,他倒更想回卡拉劇院看看,那個在開學之初為每一位n大學子留下珍貴記憶的地方。
只可惜,卡拉劇院是從來不對外開放的,即使是n大在讀生,能夠進去的機會也不太多。
閔一凡與紀鶴時的視線暫時都被吸引了,林飛池便一個人往前走,目光隨意地落在周圍來來往往的人群中,腦海中則構思起異相的第三部,也是最重要的完結篇。
前兩部的主角是一位y國少年,整個故事自然以少年和少年周圍的視野展開。也正是因此,對于不知情的外界人士而言,他們大多認為這本書的作者,也就是自己,是個y國人。
最重要的第三部,林飛池打算將故事背景放在華國,并以全然不同的視角來展開。
大致的構思在創作之初便有了,他自認為精彩程度絕不會輸于前兩部。但是,結局篇做出如此大的改動,尤其華國在西方世界仍然被相當多的民眾所抵觸,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令讀者接受這種改動并不容易,需要一個完美的連接點。
該怎么做呢
林飛池好像對這里完全不感興趣哎,和其他嘉賓形成了鮮明對比
可能沒看過戒杯
就算沒看過戒杯,第一次來到這種地方也不至于完全無動于衷吧
“這里的字,是1525年由學院創始人紅衣主教沃爾西親筆書寫,國家內戰時,當時的國王查理一世也曾將學院當作臨時首都,并在這里發表講話,然后又
添了一筆。”
一位白人導游說著流利的英語,
為身旁幾位黑人游客介紹歷史。
“他們說的什么”
閔一凡對外語幾乎一竅不通,
偏頭詢問身后跟著的攝影師“你聽得懂嗎”
攝影師趕忙搖頭“聽不懂。”
他的鏡頭隨之晃了一晃。
哈哈一凡弟弟好誠實
害,土生土長的華國人,又學藝術的,英語不好不丟人
節目組考慮不周,應該多配幾個翻譯的
閔一凡拿出了手機。
雖然每看到一個景物,都得用手機搜索很不方便,但總好過什么也看不懂聽不懂。
這時,視野里出現一個身影。
“飛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