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李弘文犯錯是一回事,而她作為李弘文的姐姐,將這件事情說出來告發了她弟弟,又是另一回事了。
旁人就算不說她害了親弟弟,也要說這人假模假樣,從前包庇親人,如今卻拿這件事情出來討好他,得些好處。
這樣的風言
風語,說得多了,對于他們母子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李老爺將她在這件事情里的存在感抹除了,只說是自己從別人口中得來的消息,再加上那尸骨身上留下的珠子,足以用來質疑李弘文了。
而讓她家孩子在學堂上學的事情,這事說起來也不難,他只說族中的孩子到了年齡都能來上學,就算是外嫁女的話,要是回到了娘家守寡,但她本人還是姓李的,那么她的孩子也能來讀書。
這種話說出來,雖然有些惹人質疑,畢竟在很多人看來,外嫁女的孩子,就算是回來守寡了,但是那孩子可不是跟著他們姓李的,如何能進這個學堂呢
不過難得李老爺愿意開口緩和一下和族中的關系,上學的孩子再多,錢也不是他們出的,而且符合這種條件的孩子也不是很多,因此這些人也只是嘀咕兩句,便也沒再說什么了。
而李家大姐家里當然也符合這條件,雖然她是李弘文的姐姐,但是李老爺只說,對方的丈夫家和自己有些關系,知道他們家人品不錯,而且李家大姐嫁出去得也早,本身也和家里不是很親近,因此來求了自己之后,他便也勉為其難地同意了。
這理由說出去,其他人心里還是有些訝異的,沒想到李老爺先前對李弘文家那樣厭惡,他們還以為對方連著外嫁的姑娘家也討厭得很呢,沒想到卻還是很能分辨得清的。
因此這些人的重點便只放在了李老爺身上,覺得對方還是懂得做人留一線的道理的。
對于李弘文大姐家,這些人便只覺得對方實在是好運,早早嫁了出去,后邊又和家里關系疏遠,沒有受到牽連。
李老爺將這些事全都一五一十地說了,林夫人便也點點頭,覺得這樣便好,對方這回既然確實幫了他們一回,他們還回去也是理所應當的,不論對方當時是否抱了些私心。
“說起來,她那兒子看上去倒確實有幾分伶俐。”
李老爺想起前不久見過的那孩子,對方大約已經十多歲了,具體年齡他說不準,不過那孩子看上去卻很是老成的樣子,說話做事都像是個大人一樣,眼神也很是透徹,完全不像是這個年紀的孩子。
他讓人多了解了一下,知道這孩子確實是個聰明又孝順的,和母親一起生活,平日里便出去做些小營生,賣些草編竹編的小玩意兒,或者是為人做些跑腿的事,總之到處亂竄,但是也能賺些錢補貼家用。
有時便會為一些城中學堂的學子們跑腿,買些東西或者是幫他們寫一些需要抄寫的課業。
雖然他的字不算很好,但是本身這些少爺們的字也沒好到哪兒去,如此正好應付了課業,還不會因為寫得太好而被發現。
這孩子識字,也是因為自己先前在他們身邊跑前跑后,別人真把他當成誰的小廝,因此學堂里見到他也沒有放在心上,而他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偷摸學會了這些東西,才慢慢將自己的事業從給人跑腿,發展到給人代寫課業的。
李老爺最初知道這件事情之后,心里不是不驚訝的。
這孩子居然只是跟著別人聽了聽,就會了雖然都只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更難一些的他還沒有機會接觸到,但僅僅只是這樣,就足夠讓他驚詫的了。
他有這樣的本事,可真是要把那些坐在學堂里正經讀書的小孩們,都要比下去了。
李老爺心里不由得想著,怪不得他母親即便是將從前那件事情說出來當作籌碼,也要將這孩子送進學堂里,看來真如她所說,確實是個極有天賦的孩子。
要是錯過了這機會,確實可惜。
而且他這本事,就算是和李弘文比起來,也厲害得多,起碼都對方也只是中規中矩的聰明而已,在莫先生那兒,也不過是中等水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