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夜里,吳蔚感受著周身的疲憊,卻遲遲難以入睡。
懷中的繡娘已經睡著了,睡的很沉。
在一個幾乎是完全沒有現代科技輔助的地方,過日子要比吳蔚想象的艱難許多,從前吳蔚在義莊暫居的時候,倒是沒有這么累,可那并不是過日子,而是生存。
睡前吳蔚和繡娘聊了許多,從繡娘的言談間,吳蔚能聽出繡娘的愧疚和不安,繡娘覺得這個家庭的重擔大多落在了吳蔚的肩上是不公平的,她很迫切地想要撐起這個家,現實情況卻不允許。
她們實在是太貧窮了,貧窮到兩個人只有一床鋪蓋,兩個人只有一身棉衣,繡娘更是到現在還穿著單鞋,繡娘的身體是需要調理的,不然光是痛經這一個癥狀,就夠折磨她許多年了,誰都知道天冷了要多穿衣裳,可是她們沒有,沒有啊
聽著繡娘愧疚的話語,吳蔚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兒,吳蔚很清楚在自己出門的時候繡娘是絕對不會閑著的,家中的一塵不染,水缸里的水總是滿的,每天回家都有熱乎的飯菜,還有院子里越落越高的劈柴,這些難道不是繡娘的付出嗎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吳蔚的腦海里莫名閃過這八個大字,吳蔚覺得自己這些日子所體會到的,比之前看過的所有歷史書,歷史劇都要深刻,她和繡娘就是“古代”最典型的百姓,貧苦的百姓,比一般的小農家庭還要脆弱的百姓。
一般的小農家庭至少還有青壯勞動力吧至少還有自給自足的土地吧這最基本的組成結構,她和繡娘都不具備。
吳蔚和繡娘對“意外”的承受能力幾乎為零,也就是仗著她們還年輕,身體好,不然以她們現在的家庭條件,一場疾病可能就會摧毀這個家。
古代社會對像繡娘和自己這樣的家庭真的是非常殘忍,就比如說她們明明已經非常勤勞了,諸多日常必需品對她們來說依舊是奢求。
飯是吃的起的,卻吃不起細糧,菜是能吃到的,卻只有蘿卜白菜土豆這老三樣,肉是能吃到的,卻需要自己去打獵,衣裳是穿的起的,卻買不起一件應季的棉衣,更別提什么狐裘,大氅,皮靴這種穿越劇里人手一份的裝備了,那價格簡直是驚天的奢侈
吳蔚覺得最可怕的還不是這個,而是自己和繡娘已經拼盡全力了,做了幾乎能做的所有勞動,卻也只能勉強維持到眼下這個水平。
吳蔚想回去,回現代去當一條咸魚,也比在這里做個土財主強多了
可她又忍不住想自己走了以后繡娘該怎么辦
走山路去市集會不會遇到危險柳家人或是有歹心的外人會不會對她不利生病了怎么辦家里只有一個人若是被人摸清生活軌跡,趁著繡娘不在,把家里囤積的積蓄一窩端了怎么辦
吳蔚感覺自己被一張網給困住了,找不到破局的辦法。
不管怎么說吧,多賺錢總是沒錯的,在自己找到穿越回去的辦法之前,吳蔚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提升這個小家抵抗“意外”以及“自保”的能力,唯有這樣繡娘才能在這樣一個世道,活下去。
吳蔚又到市集走了兩趟,繡娘的棉衣也做好了,在吳蔚的強烈要求下繡娘也給自己做了一雙厚底兒鞋,家庭儲蓄增長到了三十五文。
這日天剛蒙蒙亮,繡娘和吳蔚便穿戴整齊,拎著四尾大魚出發了,她們也學著柳二娘子的樣子,拿了一塊粗布裹住了頸部和臉,抵御凜冽的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