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來呢,是你二姐夫年年給人幫忙殺豬宰羊的,前幾天都忙也就從今天開始閑下來,二來呢,是咱家沒有牛車,需要問別人家借,人家也要采買年貨,借的早了耽誤了人家的事情,招人煩,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誰還愿意和你來往呢還有這最主要的就是明天就算是過年了,市集上的商販,還有街上的鋪子到了晌午都會關門,回家去吃團圓飯,守歲。我們今日去,能買到好多便宜的東西,哪怕是稍微賠一點兒商販們也會忍痛賣了,不然等過了年東西反而就不值錢了,而且經過這十幾天商販們早就賺回了本兒,再往后是賣一點,賺一點兒,便宜點賣也是愿意的。”
吳蔚聽明白了抄底兒。
柳二娘子語重心長地說道“過日子就是一個細水長流,你說這人活于世,哪能一輩子都無災無病的錢都是一點一點省出來的,采買一次年貨省出五十文,下回有什么事兒了,就多了五十文的應急錢。蔚蔚啊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花錢法兒可不行啊,你就說給三娘做襖子的那張羊皮,人家出二十五文,你也出二十五文就好了嘛,你姐夫是出了力的,別說是二十五文了,就是給他們二十文也得先給你二姐知道你是顧全著你姐夫的面子,只是這平凡人家的面子,不值錢的。真遇到什么急事兒,一文錢能難倒英雄漢啊。”
“二姐”繡娘有些緊張地看了吳蔚一眼,后者卻表情平靜,誠懇地說道“謝謝二姐,我明白了。”或許柳二娘子的話在吳蔚生活的那個年代并不完全適用,但就這個時代而言,柳二娘子所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肺腑之言,吳蔚明白柳二娘子這是沒把自己當外人,真心實意地希望自己能早點積累起生活的經驗,免得以后受苦。
“你不覺得我聒噪就好。”柳二娘子拍了拍吳蔚的手背,吳蔚微微一笑請柳二娘子放寬心,翻身下了板車。
回到張水生身邊,張水生笑著說道“妹子別和你二姐一般見識,她婦道人家見識短,你是做大事的人。”
“二姐說的有道理,過日子的確要細水長流才好。”
來到了市集,今日市集上的人少了許多,張家村算是占了個地利,離市集并不遠,有些生活在山里的村民趕個集可能需要兩天,自然也就沒有抄底的機會了。
街邊的商品滿目琳瑯,叫賣聲不絕于耳,這是吳蔚在藍星感受不到的,濃郁的新年氣息,牛車進不去市集,往年都是張水生坐到板車上等待,由柳二娘子背著筐去采買年貨,不過今年不同了,張水生家有六千多個銅板需要換成銀子,必須由張水生去。
于是就換了過來,讓柳二娘子留下來看車,張水生去換銀子并采買年貨。
柳二娘子還在囑咐張水生必須買什么,適當買些什么,記得講價,吳蔚已經取了一個竹筐背到背上,拉著繡娘先走了。
這個市集并不是之前吳蔚賣柴的那個,不過賣對聯的這些天吳蔚對這個市集也熟悉了,她先拉著繡娘去了一趟錢莊,用兩千個銅板換了二兩銀子交給繡娘。繡娘早有準備拉出系在脖子上的荷包把二兩銀子裝進去,系好帶子,隨后依舊把荷包塞到最里面緊貼著肉皮,又用頭巾在脖子上繞了幾圈,防止別人從后面把荷包拉出去。
繡娘拍了拍胸口的位置“好了”
吳蔚被繡娘的一連串舉動逗笑了,拉著繡娘的手出了錢莊,直奔布莊。
去掉換成銀子的銅板,去掉買羊皮的三十文,吳蔚和繡娘還剩下兩百八十一文錢,都在吳蔚那兒。
走在路上,吳蔚問繡娘“繡娘,咱們剩下的銅板還夠給你買一身兒不錯的成衣,我的想法呢也是給你買一套現成的。我知道,你的手藝是成衣鋪那些師父比不了的,可我想著忙了一年到頭也讓你清閑清閑。還是要問問你的意思,你是想要一身成衣呢,還是咱們買
了,而且經過這十幾天商販們早就賺回了本兒,再往后是賣一點,賺一點兒,便宜點賣也是愿意的。”
吳蔚聽明白了抄底兒。